墳
- fén
- 土
- 7
- 土
- 墳
- FYY
[墳]基本解釋
1.埋葬死人築起的土堆:~墓。~地。~冢。~塋(墳地,墳墓)。
2.水邊高地:汶~。
3.大:~首。~燭。
4.古代的典籍:~典。~籍。
[墳]詳細解釋
〈名〉
(形聲。從土,賁( bēn)聲。本義:大防)
同本義
墳,大防。——《爾雅·釋丘》
墳莫大於河墳。——《爾雅釋地》
遵彼汝墳。——《詩·周南·汝墳》。傳:“大防也。”
注:“或曰 河墳, 汝墳、 淮墳也。”
土堆
崇墳夷靡。——潘岳《射雉賦》。注:“今呼為塘。”
登大墳以遠望兮。——屈原《九章·哀郢》
又如:墳家(用土堆成的墳包)
通“濆”。水邊;沿河的高地
墳,地大也,青幽之間,凡土而高大者謂之墳。——《方言》
背墳衍之廣陸兮。——王粲《登樓賦》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詩·周南·汝墳》
墳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於泉。——《管子·地員》
特指墳堆,墳墓
墳,墓也。——《說文》。按,此字本訓大防也。
墳,冢。秦晉之間謂之墳。——《方言十三》。注:“墳取名於大防也。”
古也,墓而不墳。——《禮記·檀弓》。注:“土之高者謂之墳。”
出郭門直視,但見近與墳。——《古詩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墳。——《禮記·檀弓上》
不治墳,欲為省。——《史記·文帝本紀》
吾往河陽省墳墓。——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
又如:墳兆(墳墓之間的界域);墳陵(帝王的陵墓)
古代典籍名
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左傳·昭公十二年》
又如:墳典(墳策、墳籍、墳素,都泛指古書,古籍)
〈動〉
起土堆;築墳
漸就壤墳。——《後漢書·明帝紀》。注:“起也。”
又如:墳土(墓葬)
劃分
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楚辭·天問》
〈形〉
大
牂羊墳首。——《詩·小雅·苕之華》
共墳燭庭燎。——《周禮·司烜氏》。注:“大也。”
又如:墳燭(大火炬);墳首(大頭);墳倉(大糧倉)
順從的
墳然若一父之子,若一家之實,義禮明也。——《管子》
[墳]百科解釋
內容簡介《墳》雜文集,作者魯迅。寫於1907年——1925年間,魯迅之所以要出版這些舊文,是因為“有人憎惡著”;同時也作為生活一部分的痕跡收斂起來,“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墳,一面是埋藏,一面是留戀”。作者簡介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 更多→ 墳
[墳]英文翻譯
gr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