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曆   [gōng lì]
[公曆]基本解釋
[Gregorian calendar] 現在國際通用的曆法。一年365天,分為十二個月。每四百年中有九十七個閏年,閏年二月末加一天,全年是366天。通稱陽曆
[公曆]詳細解釋
現在大多數國家通用的曆法,通稱陽曆,也叫格里曆。一年365天,分為十二個月,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三十一天,小月(四、六、九、十一)三十天,二月二十八天。又因地球繞太陽一周實際為365.24219天(太陽年),所以每四百年中有九十七個閏年;閏年在二月末加一天,全年是366天。閏年的計算法是:公元年數被4除盡的是閏年,但逢百之年只有能被400除盡的才是閏年。紀元是從傳說的 耶穌 生年算起。
[公曆]百科解釋
公元,即公曆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曆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曆法。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曆與格里高利曆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稱用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與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為 B.C.E.)的說法。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曆作為國曆,紀年... 更多→ 公曆
[公曆]英文翻譯
Gregorian calend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