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五常是什麼意思,三綱五常的解釋,造句,出處,三綱五常的意思,成語故事,英文翻譯

三綱五常   [sān gāng wǔ cháng]

[三綱五常]成語解釋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

[三綱五常]成語出處

《論語·為政》:“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三綱五常]成語造句

五四運動前夕的新文化運動,對維繫封建社會的三綱五常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三綱五常]百科解釋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三綱成為封建統治者用於奴化人民的工具,則在宋明以後。以等級名份教化社會的觀點被稱作“天理”,成為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封建倫理綱常,即被視為“名教罪人”。這種說法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說。其核心是從於正理或無條件服從於上下關係,三綱立足於關係下的服從,而孔子立足於正理,倡導無論地位都該依正理盡本份。 更多→ 三綱五常

[三綱五常]近義詞

[三綱五常]反義詞

[三綱五常]英文翻譯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 fidelity) as specified i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benevo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