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鯿魚。體呈銀灰色,故稱。
1.魴魚和鰥魚。 2.舊時因以“魴鰥”喻品行不端而難以制管的女子。
魚名。體形似鯿魚,銀灰色,背部特別隆起。
魚類的一科。也稱火魚、竹麥魚。體延長,前部略呈圓筒形,後部稍側扁。頭部有骨板。胸鰭下部有指狀鰭條,在水底能爬行。生活在海中。
同“ 魴魚頳尾 ”。 宋 岳珂 《百韻詩》:“吏貪無鼠碩,民佚異魴赬。”
鯿魚的古稱。
魴魚的美稱。魴魚味美,故云。
鯿魚。
魚名。
魚名。 明 屠本畯 《閩中海錯疏·鱗部下》:“魴鮃,大如拇指,有五色。”
赬:紅色。形容人困苦勞累,負擔過重。
《詩·周南·汝墳》:“魴魚頳尾,王室如燬。” 毛 傳:“頳,赤也;魚勞則尾赤。” 朱熹 集傳:“魴尾本白而今赤,則勞甚矣。”後因以形容人困苦勞累,負擔過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既而魴魚頳尾,四郊多壘。”
同“ 魴魚頳尾 ”。 清 孫枝蔚 《寄懷王西樵考功》詩:“甘貧兼惜魴魚尾,擬古初傷雉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