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在頭頂兩旁或腦後的髮髻。古時男女皆有,近代常為中老年婦女髮型。《新唐書·南蠻傳下·烏蠻》:“士多牛馬,無布帛,男子髽髻,女人被髮,皆衣牛羊皮。” 宋 梅堯臣 《武陵行》:“尨眉髽髻人,倏遇心顏喜。” 清 趙翼 《蔡節婦》詩:“女流中有此鬚眉,髽髻當門隻手支。” 郭澄清 《大刀記》第一章:“這裡邊,有白須滿胸的老爺爺,有梳著灰白髽髻的老奶奶。”
指宮女梳在頭頂兩旁的髻子。髽,髽髻。
古代婦人喪髻。以麻線束髮。
梳喪髻的婦人;戴孝的婦人。 清 張九鉞 《永寧保城歌》:“可憐髽婦 錢唐 返, 劉塢 誰人奠一巵。”
謂奔喪在東廂房以麻束髮。
婦人喪冠。
1.以麻束髮。2.以麻束髮的人。古時借指蠻夷或蠻夷之邦。
梳喪髻的婦人;戴孝的婦人。
即髽髻。
婦人喪冠。 《隋書·五行志上》:“﹝ 北齊 ﹞ 後主 好令宮人以白越布折額,狀如髽幗;又為白蓋,此二者喪禍之服也。”
梳在頭兩旁的髮髻。
猶言披麻戴孝。絰,古代喪期結在頭上或腰間的麻帶。 唐 元稹 《夫遠征》詩:“坑中之鬼妻在營,髽麻戴絰鵝雁鳴。”
古代邊遠少數民族的一種髮式。 借指邊遠少數民族。
猶言披麻戴孝。絰,古代喪期結在頭上或腰間的麻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