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食。
1.古代諸侯行聘禮時接待賓客的大禮,饋贈較多。 2.泛指接待異國來賓的隆盛的饋贈。
煮熟的食物。《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吾寡君聞君在外,餕饔未就,敢致糗於從者。” 何休 注:“餕,孰食;饔,孰肉。”《廣雅·釋器》:“孰食謂之餕饔。” 王念孫 疏證:“餕饔即飧饔。”
1.亦作“饔飱”。做飯。 2.早飯和晚飯;飯食。 3.指饋食及宴飲之禮。
猶玉食。
古代諸侯行聘禮時的禮節。主國國君派卿到賓館向別國使者送去活牲等,稱為“賜饔”。
1.亦作“飱饔”。古時招待賓客的兩種禮宴。 2.晚餐和早餐。引申為吃飯。
主管炊食勞作之事。
1.早餐,早晨的飯食。 2.吃早餐。
1.官名。《周禮·天官·內饔》:“內饔掌王及後世子膳羞之割亨煎和之事……凡宗廟之祭祀,掌割亨之事。”2.借指宮廷中的膳食。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五:“內臣 鄭昭信 掌內饔十五年。”
官府供給的飯食。
1.古官名。掌切割烹調之事。《周禮·天官·內饔》:“凡王之好賜肉脩,則饔人共之。”《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雙雞。饔人竊更之以鶩。”2.泛指廚師。 唐 沉佺期 《白蓮花亭侍宴應制》詩:“苑吏收寒果,饔人膳野禽。” 明 劉元卿 《賢奕編·德器》:“庖肉為饔人所私食,不飽,乞治之。”
廚工。
古代諸侯朝聘,入居館舍後,主國向來賓贈送食品。
指飯食。
見“ 饔飧不給 ”。
見“ 饔飧不繼 ”。
一日三餐不能自給。形容窮苦。同“饔飧不繼”。
比喻助人為善者得善報。
饔:早飯;飧:晚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形容生活十分窮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