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過失。
很--用在表示心理狀態的動詞或形容詞前面,表示程度很高,但還未達到最高點
見"頗黎"。
猶甚極。 唐 杜甫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詩:“ 湯 年旱頗甚,今日醉絃歌。”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鄭雲逵 與 王彥伯 鄰居,嘗有客來求醫,誤造 雲逵 門, 雲逵 知之,延入與診候曰:‘熱風頗甚。’” 宋 蘇舜欽 《火疏》:“陛下即位,未及十年,數歲連遭水澇,雖徵賦鹹入,而百姓頗甚睏乏。”
偏差不正。《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正為五百年鄉黨婚親相連,至於公理,時有小小頗迴,為當隨宜斟酌。”
1.指狀如水晶的寶石。 2.亦作“頗瓈”。玻璃。
偏頗邪惡。《左傳·昭公二十年》:“其適遇淫君,外內頗邪,上下怨疾,動作辟違,從欲厭私。” 唐 白居易 《請以族類求賢策》:“以正直克己者,必用於正直,不用於頗邪。”
複姓。見《舊唐書·西戎傳·常項羌》。
戰國 時 趙國 名將 廉頗 與 李牧 的並稱。
時或,間或。
猶偏激。
1.謂偏至一側,只覆蓋住一部分。 2.傾倒。
見“ 頗奈 ”。
見“ 平陂 ”。
指狀如水晶的寶石。
謂持正不偏。《左傳·昭公十二年》:“ 婼 將與 季氏 訟,書辭無頗。” 唐 張存則 《舞中成八卦賦》:“是以知舞以適道無頗;樂以審政同和。” 元 袁桷 《挽播州宣撫揚資德》詩:“幼成端有種,帝鑒的無頗。”
亦作“ 頗耐 ”。猶可惡,可恨。本為不可奈何之義,引申為詈詞。
猶險詖。邪惡不正。
即菠菜。
邪說。《豆棚閒話·陳齋長論地談天》 紫髯狂客 總評:“凡讀之者,無論其善與不善也,目之有以得乎目,耳之有以得乎耳,無一邪詞,無一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