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門路。
廳堂前的台階。
高位,高官。
按資歷或功績提升官吏的品級。《宋史·職官志十》:“敍階之法……京朝官、幕職自將仕郎至朝奉郎,每加五階,至朝散大夫已上,每加一階。”
唐 制,明堂為十二階,法十二辰以象地。青陽左個(東面左側之室)之階為寅階。即東北方之階。
憑藉;攀附。
1.陛階和宮門。借指宮闈。 2.借指朝廷。
亦作“ 八堦 ”。八陛。
亦作“泛階”。古代官制,自 魏 晉 置九品, 後魏 又分正品、從品及上下階後,文武百官,按期考績,定其品級。但有時由於制度廢弛或朝廷恩慶,職官普遍晉升官級,謂之“汎階”。
1.官職品級。 2.泛指等級、等次。
階段,歷程。
表示官員品級的稱號,以別於職事官而言。例如正一品為光祿大夫,從一品為榮祿大夫之類。只用於封贈,並非實官。
宋 代崇奉道教,官府給道士分等分級,並配以品秩。謂之“道階”。《宣和遺事》前集:“ 政和 四年春正月,置道階品秩,凡二十六等。”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政和 四年,詔置道階,自六字先生至鑒義,凡二十六等,崇奉道教,其權輿於此歟!”
勛官的等級。
按資歷或功績提升官吏的品級。
指升登高位。
階石。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二:“ 鄧秀梅 走過天井,才上階磯,就看見一位中等身材的壯年男子滿臉含笑地從房間裡出來。”
街道。
1.供人上下行走的建築物,因一階一階的,故稱為台階 2.在土山坡、岩石或冰坡上鑿出的踏腳點 3.比喻避免因僵持而受窘的途徑或機會
台階的基址。亦借指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