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端為例。意在使人由此一端而推知其他。語出《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唐 杜甫 《壯遊》詩:“舉隅見煩費,引古惜興亡。” 清 顧炎武 《與友人論易書》:“夫子作《大象》,多於《卦》《爻》之辭之外,別起一義以示學者,使之觸類而通,此即舉隅之説也。”參見“ 舉一反三 ”。
1.城牆角上作為屏障的女牆。 2.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曠處。
依靠險要地勢有眾逐虎,虎負嵎(隅),莫之敢攖。--《孟子.盡心》
1.指一個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個方面。 2.引申為片面。見“一隅之見”、“一隅之説”。 3.指一個狹小的地區。
猶言偏狹之見。
角落。
1.室的西南角。借指內室。 2.引申為學問精絕深奧之處。
角落和彎曲之處。
比喻類推。能由此而知彼。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編·中庸論一》:“苟去聖日遠,又不得天下英才以教,而徒執反隅故法,則恐微言由己而絶,故寧極書所得,以待知者。”
高聳的樓角。
片面的識見。
陰陽家謂地氣旺盛的角落。王,通“ 旺 ”。《新唐書·方技傳·杜生》:“時有浮屠 泓 者……嘗為 燕國公 張説 市宅,戒曰:‘無穿東北,王隅也!’它日見 説 曰:‘宅氣索然,云何?’與 説 共視,隅有三坎丈餘, 泓 驚曰:‘公富貴一世而已,諸子將不終。’ 説 懼,將平之, 泓 曰:‘客土無氣,與地脈不連,譬身瘡痏補它肉,無益也。’”
宋 代的地方武裝。用以地方自衛。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後即以“隅反”指類推,舉一端即知其餘。
1.語山《淮南子·說山訓》:“受光於隙照一隅,受光於牖照北壁。”後以“隅隙”指很狹小的地方。 2.引申為某一方面,某一點。
猶邊疆。
見“ 賁禺 ”。
猶言德行方正。語本《詩·大雅·抑》:“抑抑威儀,維德之隅。” 毛 傳:“抑抑,密也;隅,廉也。” 鄭玄 箋:“人密審於威儀抑抑然,是其德必嚴正也。” 清 王夫之 《牧石先生暨吳太恭人合祔墓表》:“嗣與先考同受業於 伍學文 先生之門,匪徒文譽齊騰,抑且德隅均整。”
山角與山頂。
築於城角的樓。多為瞭望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