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大眼睛看著。
比喻痛癢與己無關。 清 張永銓 《海嘯行》:“嗟哉閭里遭顛連, 越 瘠 秦 視人胡然。”參見“ 越瘦秦肥 ”。
隔簾所見,隔壁所聽。謂所得情況沒有確切根據。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馬踐犬》:“《芥隱筆記》: 歐陽 與同院學士出遊,遇馬踐犬,死於道,公試書其事,同院曰:‘有犬臥於通衢,逸馬蹄而殺之。’公曰:‘使子修史,萬卷未已也。莫若逸馬殺犬於道。’《捫虱詩話》又載此事,爲 穆修 云:‘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文意固似 歐陽 者,然據其時,則 穆 在先矣。《芥隱》之言,恐亦簾視壁聽者耶?亦未爲古。”
把死去看做活著一樣。形容不怕死。
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同“ 相顧失色 ”。 錢基博 《吳祿貞傳》:“ 祿貞 右手舉酒滿杯,左手自指鼻尖語曰:‘不敢欺!我也!’揚杯飲,一吸而空。時 良弼 、 姚錫光 在座,相視失色。”
經常看到卻像不曾看見一樣。形容對眼前的事物不關心或漫不經心。語本 晉 劉伶 《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覩 泰山 之形。” 唐 韓愈 《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覩也。” 梁啓超 《滅國新法論》:“此事今初起點,論國事者皆熟視無覩焉。”亦作“ 熟視無睹 ”。 郭沫若 《天地玄黃·悼聞一多》:“然而有權責的人卻充耳不聞,熟視無睹,不僅不依從人民的意願,反而倒行逆施,變本加厲。”
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同“問安視膳”。
等閒:尋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預重視。
形容對身邊的事物不關心或不願看
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民眾的監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同“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拱著手,坐著看。比喻對應當管的事無能為力或不管不問。
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學識等)。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顯。同“眾目共睹”。
瞑:閉眼。閉上眼睛,不再睜開。指死亡。也指逃避現實。也可形容不怕犧牲。
從井裡看天上的星星。比喻眼光短淺,見識狹隘。
坐視:坐著看。見別人遇到困難或危險,坐在一旁看著不去援救。
唐 李陽冰 《〈草堂集〉序》:“﹝帝﹞謂曰:‘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置於 金鑾殿 ,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人無知者。”後以“金鑾視草”形容詞臣受帝王寵幸。
猶言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