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安、低頭,彎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從或羞愧 2.在跳方形舞時(向舞伴)行禮
親自動手做
身體力行;親身實行
親身履行。
同“ 打恭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叉手橫仗》:“若撫按之待其下,惟由科目者尚得打躬,講揖讓之禮。”《儒林外史》第一回:“皇上親自送出城外,攜著手走了十幾步, 危老先生 再三打躬辭了,方纔上轎回去。”《再生緣》第二二回:“ 皇華 打躬應連聲,施禮恭稱謝大人。”
傾側其身,表示戒懼。多用於帝王。《資治通鑑·梁武帝天監四年》:“伏願陛下側躬聳意,惟新聖道,節夜飲之樂,養方富之年,則 魏 祚可以永隆,皇壽等於山嶽矣。”《元典章·詔令一·大德改元》:“於戲!側躬修行,鹹攄奉若之誠,革故從新,聿底雍熙之治。”
反過來對自己
謂反躬,反躬自問。
檢點約束自己。
自己;親自。
猶謹身。宋 贊寧 《宋高僧傳·習禪一·巨方》:“中年學道,勵操謹躬,行頭陀之行,卯食之後,水漿不度齒焉。”
1.以直道立身。 2.指《論語》中提到的證其父攘羊的人。
謙詞。卑賤的身子。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綿四代於茲日,盈百祀於微躬。” 唐 許渾 《泛溪》詩:“纔應畢婚嫁,還此息微躬。” 宋 郭祥正 《金山行》:“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1.恭己。 謂帝王敬肅己身,無為而治。躬,通“恭”。 2.親自;親身。
我本身,我自己。
謂以自身的德行感化別人。
謂身著偏衣,身著兩色合成之衣。《左傳·閔公二年》:“偏躬無慝,兵要遠災。” 楊伯峻 注:“分身衣之半為其服,似無惡意。”
謂古代后妃親自採桑以勸蠶事。
即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