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行貌。 唐 司空圖 《雜言》詩:“烏飛飛,兔蹶蹶,朝來暮去驅時節。” 明 何景明 《中林之棘》:“行野蹶蹶,行國邁邁。”《人民文學》1977年第12期:“大伯在鞋底上搕了搕菸灰,把菸袋往腰裡一掖,就蹶蹶地走了。”2.勤勉貌。《詩·唐風·蟋蟀》:“好樂無荒,良士蹶蹶。” 朱熹 集傳:“蹶蹶,動而敏於事也。”3.驚動貌。《莊子·至樂》:“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 成玄英 疏:“蹶蹶,驚動貌。”
跌倒。比喻挫敗。《朱子語類》卷一三五:“ 東漢 外戚……養箇女子便頓放在宮中,十餘年後便窮極富貴。到得有些蹶跌,便闔族誅滅無遺類。”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來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樣子出來。”
1.亦作“蹷然”。顛仆貌。 2.疾起貌。 3.忽然,突然。
見“ 猖獗 ”。
猶跌倒。
指外界風、寒、濕氣侵入體內,逆行於上所致的疾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濟北王 病,召臣 意 診其脈,曰:‘風蹶胸滿。’即為藥酒,盡三石,病已。”
掘取;拔出。
跌跌撞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剎海市》:“無何, 馬 歸,街衢人望見之,譟奔跌蹶,如逢怪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黎氏》:“婦步履跌蹶,困窘無計。”
跌倒。
顛跌,奔波。
見“ 硬倔倔 ”。
猶跳躍。
暴露;被識破。
亦作“蹷蛩”。《呂氏春秋·不廣》“北方有獸,名曰蹶。鼠前而兔後,趨則跲,走則顛,常為蛩蛩距虛取甘草以與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虛必負而走。”後因以“蹷蛩”比喻兩者關係親密無間。
失足跌倒。
跌倒,顛仆。
咬轡頭尥蹶子。比喻不受羈繫。
猶勝敗。
同“ 昏厥 ”。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三章:“老地主看見他的老伴當場昏蹶過去了,嘴角吐著白沫。”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三章:“他立即就昏蹶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