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赭白馬。
謂原野如赭,草木俱無。赭,紅土,喻燒盡。
龕山 與 赭山 的並稱。在 浙江省 蕭山市 東北。古時兩山夾江對峙。現均處 錢塘江 南岸。 宋 周弼 《吳山仁王寺》詩:“ 甌 閩 散驛緣江島, 龕 赭 收潮入海門。” 元 楊維楨 《古觀潮圖》詩:“須臾海壁 龕 赭 門,地卷銀龍薄於紙。”
紅褐色。
1.相傳為神農氏用以檢驗百草性味的赤色鞭子。 2.古代用為驅邪之物。
地榆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地榆》。
古刑法名。以鐵束頸,著以赤衣。
戰士,衛士。
即赭黃袍。 唐 李濬 《松窗雜錄》:“ 中宗 嘗召宰相 蘇瓌 、 李喬 子進見。二丞相子皆童年,上近撫於赭袍前,賜與甚厚。”《資治通鑑·後唐明宗天成三年》:“ 昭義 節度使 毛璋 所為驕僭,時服赭袍。” 王國維 《讀史二絕句》之二:“只怪 常山 趙延壽 ,赭袍龍鳳向中原。”參見“ 赭黃袍 ”。
草名。有汁赤如赭,可染色。
服赭衣,受墨刑。指刑罰。
暗棕色礦物,用做顏料
1.以赤色塗臉。亦指以赤色塗紅的臉。 2.指赤紅色的臉膛。 3.謂因憤怒而臉漲得通紅。
猶渥丹。
暗紅色。
1.面紅流汗。《後漢書·劉盆子傳》:“ 盆子 時年十五,被髮徒跣,敝衣赭汗,見眾拜,恐畏欲啼。”2.指駿馬的汗水。 南朝 梁元帝 《長安道》詩:“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紅塵。” 南朝 陳 張正見 《門有車馬客行》:“紅塵揚翠轂,赭汗染龍媒。”3.借指駿馬。 隋 辛德源 《白馬篇》:“金羈絡赭汗,紫縷應紅塵。”參見“ 赤汗 ”。
赤色的圓形斑痕。
山嶺名。在今 安徽 繁昌 西。
灰窯中結成的赤褐色土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