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問。
責罵。唐 柳宗元 《與太學諸生喜詣闕留陽城司業書》:“太學生聚為朋曹……有崇飾惡言而肆鬭訟者,有凌傲長上而誶駡有司者,其退然自克,特殊於眾人者無幾耳。” 明 王世貞 《慰明卿再謫長短歌二章和李於鱗》:“歸來蕭條四壁立,大媍誶駡小媍傷。” 茅盾 《幻滅》六:“每一冷笑,每一誶罵,每一喳喳切切的私語,好像都是暗指著她。”
吵鬧嘈雜。
責罵。
欺侮斥責。
1.凌辱責罵。 有苛求或斤斤分辨之意。 2.淩誶:凌辱責罵。《莊子·徐無鬼》:“察士無凌誶之事,則不樂。”凌,一本作“凌”。
辱罵。
胡言亂語。明 湯顯祖 《答趙夢白書》:“承問索弟時義於 仲文 兄處,不知弟衰,時時病苦,不復留意此道。近日三尺童子能之,第其抉掠絞擾,其細已甚,亦如數年中奏疏誶讛之流耳。”
責難辱罵。
同“誶讛”。胡言亂語。
辱罵。明 沉德符 《野獲編·婦女·壽母禍福不同》:“至 江陵 之與 遼 庶二母,同處一方,同時哭子,且夙隙糾纏,勃谿詬誶,真皆不祥人也。” 清 陳維崧 《木蘭花慢·夜坐偶感》詞:“依稀啁唽更喧豗,詬誶鏇謿詼。” 靳以 《造車的人》:“還算好的是詬誶都發生在那個婦人和那年輕的女人之間。”
凌辱責罵。《莊子·徐無鬼》:“察士無凌誶之事,則不樂。”凌,一本作“ 凌 ”。
斥責;責罵。
指負責訓誨和勸諫的官員。
數說;毀謗。
指家庭內部爭吵不和。誶帚,指婦女吵罵。
形容風俗敗壞,不仁愛。
詬誶:辱罵;謠諑:造謠毀謗
漢 賈誼 《治安策》:“ 商君 遺禮義,棄仁恩,並心於進取,行之二歲, 秦 俗日敗。故 秦 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鋤,慮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語。”後以“誶帚德耡”形容風俗敗壞,不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