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恥笑,留下笑柄。
寄傳音信。
猶詒燕。
語本《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後因以謂留給子孫。
謂傳之後代。
饋贈。《左傳·文公十六年》:“ 宋 飢,竭其粟而貸之。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詒也,時加羞珍異。” 孔穎達 疏:“民年七十以上,無有不饋遺以飲食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雜觚·尤袁相似》:“而年登大耋,不丐貸求索;而饋詒者,四方不絶。”
《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鄭玄 箋:“傳其所以順天下之謀,以安敬事之子孫。”後遂以“詒燕”謂為子孫妥善謀劃,使子孫安樂。
垂誡。
方言。哄騙。
招致疑怪。
寄書。
見“ 詒罹 ”。
互相欺騙。
1.神魂不寧而囈語。一說懈倦貌。 2.白痴。
誑騙。
假託。《穀梁傳·定公元年》:“夫請者,非可詒託而往也,必親之者也,是以重之。” 范寧 注:“詒託,猶假寄。” 清 方苞 《<余東木時文>序》:“且余雖立戒,而恃 游 好自為序而標余名,及不知誰何之人詒託以誑書賈者,數數然矣,而未嘗一為別白,以吾之戒素明也。而今為此,毋乃使人疑夫詒託者之皆真乎?”
貽誤。詒,通“ 貽 ”。
假託。
亦作“ 詒離 ”。謂帶來憂愁。語本《詩·小雅·斯乾》:“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 毛 傳:“罹,憂也。” 鄭玄 箋:“無遺父母之憂。” 唐 權德輿 《唐故潤州昭代寺比丘尼元應墓志銘》:“上無詒離,下振母儀。”
贈送。歸,通“ 饋 ”。《左傳·文公十六年》:“ 宋 飢,竭其粟而貸之。年自七十以上,無不歸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