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心意迷惑
吃谷中所生蟲。比喻貪女色。
病名。即臌脹。
謂以巫術致災禍於人。《隋書·趙綽傳》:“刑部侍郎 辛亶 ,嘗衣緋褌,俗雲利於官,上以為厭蠱,將斬之。”《北史·恩倖傳·穆提婆》:“又恐 胡後 不可以正義離間,乃外求左道行厭蠱之術,旬朔之間, 胡氏 遂即精神恍惚,言笑無恆, 後主 遂漸相畏惡。”《新唐書·肅宗七女傳·郜國公主》:“ 貞元 四年,又以厭蠱廢。”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林四娘》:“夫人窺見其容,疑人世無此妖麗,非鬼必狐,懼為厭蠱,勸公絶之。”
1.見“幹父之蠱”。 2.泛指主事;辦事。 3.幹練有才能。 4.唐代陸贄向朝廷建議設立的制科之名。
傳說聚百蟲合置器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僅存蛇者稱蛇蠱,極毒,可殺人。《隋書·地理志下》:“然此數郡,往往畜蠱,而 宜春 偏甚。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大者至蛇,小者至蝨,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種存者留之,蛇則曰蛇蠱,蝨則曰蝨蠱,行以殺人。”
1.艷麗。 2.謂以邪術蠱惑害人。
蠱蟲和蛔蟲。比喻心腹之患。
蠱術。《史記·龜策列傳》:“如 丘子明 之屬,富溢貴寵,傾於朝廷,至以卜筮射蠱道,巫蠱時或頗中。”《東觀漢記·敬隱宋皇后傳》:“數月,誣奏貴人使婢為蠱道祝詛,七年,遂被譖暴卒。”
謂抵禦熱毒惡氣。《史記·秦本紀》:“﹝ 德公 ﹞二年,初伏,以狗御蠱。” 張守節 正義:“蠱者,熱毒惡氣為傷害人,故磔狗以御之。”
腹內生蟲的病。
施行詛咒術的邪氣。
惑亂;迷惑動搖。
惑亂廢弛。
傳說中的山名。
治理壞事。語本《易·雜卦》:“蠱則飭也。”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經說·先甲先庚》:“言聖賢當事之蠱壞,必有飭蠱之道,既更新於其先,又丁寧於其後,則天下復歸於治矣。”
謂清除積弊。
指祈禱鬼神、詛咒等厭魅邪術。
漢武帝 患病, 江充 說是巫蠱為祟,並預埋桐木人於太子宮地下,然後掘起,以誣陷 戾太子 。見《漢書·江充傳》。後以“掘蠱”為誣陷帝位繼承人的典故。
惑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