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開寵端而招致侮慢。
招權:弄權,攬權;納賄:接受賄賂。 抓權力,受賄賂。
包藏容納污穢之物。比喻包容壞人壞事。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清 馮桂芬 《上制洋器議》:“ 日本 蕞爾小國耳,尚知發憤爲雄。獨我大國,將納污含垢以終古哉!”《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粵民謀抵制日貨事》:“朝廷懼兩國之失歡,不忍吾民之重罹兵禍,乃不惜納污含垢,曲徇友邦之請,冀相安於無事。”
招收逃亡的人
指難以接受。
形容不能容納。
捨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氣。
招:招引;納:接納;附:歸附。指招引接納敵方投降、叛變的人擴充勢力。
原指人呼吸時,吐出濁氣,吸進新鮮空氣。現多用來比喻揚棄舊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動。
垢:恥辱;污:污衊。 容忍恥辱和污衊。指氣度大,能包容一切。
《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後以“納污藏疾”比喻包容罪過錯失。《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 長孫無忌 等請誅 志沖 。上手詔:‘五嶽陵霄,四海亙地,納污藏疾,無損高深。’”
招收投降的人,接納敵方歸順的人。
講的話、出的主意,都聽從採納。
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 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形容胸懷寬廣,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樣容物。
招養收容有才德的人。
猶言去舊迎新。
計:考定,計算;納封:接受封賞。根據付出的勞動而接受封賞。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時講李樹下不要弄帽子,瓜田裡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