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性,本性。 唐 裴鉶 《傳奇·崑崙奴》:“生少年,容貌如玉,性稟孤介,舉止安詳,發言清雅。”
亦作“稟畏”。猶敬畏。 宋 范仲淹 《又上呂相公書》:“眾皆望風稟畏,以濟邊事。”《資治通鑑·唐代宗廣德二年》:“諸將 田神功 等不復稟畏, 光弼 愧恨成疾。”
亦作“稟懼”。敬慎戒懼。
官家的賜與。《後漢書·董卓傳》:“牢直不畢,稟賜斷絶,妻子飢凍。”《南史·何承天傳》:“ 東方曼倩 發憤於侏儒,遂與火頭食之稟賜不殊。”《資治通鑑·唐僖宗廣明元年》:“神策軍士皆 長安 富家子,賂宦官竄名軍籍,厚得稟賜。”
亦作“ 衣廩 ”。指朝廷或官府所賜給的衣服糧食。亦泛指生活供給。
衙門裡所設的公堂。
見“ 給廩 ”。
由官方長期供給糧米。
稟告官府,請求開脫。
向上級報告
稟告說明
1.亦作“特秉”。特別具有。 2.指特別的稟賦。
亦作“稟知”。謂將事情或情況告知尊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 繼之 先到藩署謝委,又到督轅稟知、稟謝。” 裴文中 《戎馬聲中》一:“我也贊成,以為我們底能力也就止於此了。又與L夫人商量妥協後,就去稟知L老太太。”
亦作“稟朔”。奉行正朔。喻臣服。
亦作“稟履”。謂天生的舉止。
亦作“稟令”。猶受命。
見“ 月廩 ”。
人所具有的智力、體魄等素質;天賦
舊指官員赴外地任所前,謁見長官請示辭行。《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你如何不稟辭 河伯 ,也去跳 龍門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他又求了藩臺給他一個到 通州 勘荒的差使,當天奉了札子,當天就稟辭去了。”《老殘遊記》第七回:“ 老殘 出去雇了一輛騾車,將行李裝好,候 申東造 上衙門去稟辭。” 清 容閎 《西學東漸記》第十四章:“余籌備既畢,乃稟辭 曾督 ,別諸友而首途。”
1.天資,稟賦。 宋 蘇轍 《除尚書右丞諸公免書》:“某家世寒陋,資稟冥煩。”《水滸傳》第六一回:“有出人英武,凌雲志氣,資稟聰明。”《清史稿·選舉志二》:“擬仿照同文館例,於 上海 添設外國語言文字學館,選近郡年十四歲以下資稟穎悟、根器端靜之文童,聘西人教習。”2.規定發給的糧米。《新唐書·裴胄傳》:“初, 李兼 嘗罷 南昌 卒千餘人,收資稟為月進, 胄 白罷之。”《舊唐書》作“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