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練,激勵勸勉。
磨刀石 [grindone;whetstone]
謂勉勵課督。
砥礪節操。
美玉名。
比喻對子女的疼愛。
黑石。
砥礪崇尚。《魏書·儒林傳序》:“ 世祖 始光 三年春,別起太學於城東,後徵 盧玄 、 高允 等,而令州郡各舉才學。於是人多砥尚,儒林轉興。”
砥礪鍛淬。 喻使品德或學藝更加精進。
砥礪品行,修養道德。《史記·伯夷列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者?”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三王》:“ 舜 禹 本以白衣砥行顯名,升為天子,雖復更制,不如名著,故因名焉。”《北史·薛辯傳》:“砥行礪心,困而彌篤,服膺教義,爰至長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龍飛相公》:“即日行一善,非年餘不能相準,今已晚矣。但從此砥行,則地獄中或有出時。”
磨礪品行,檢束舉止。
木賊草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木賊》。
山名,位於河南三門峽以東黃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砥礪德行。《淮南子·道應訓》:“ 文王 砥德脩政,三年而天下二垂歸之。” 南朝 宋 鮑照 《與伍侍郎別》詩之一:“欽哉慎所宜,砥德乃為盛。”
1.在磨石上磨。 2.砥礪,磨練。
砥行立名。
產於南方的細磨刀石。
砥礪氣節。《晉書·阮種傳》:“賢臣之於主,進則忠國愛人,退則砥節潔志。”《舊唐書·韋安石傳》:“故為善者雖存不貴仕,而沒有餘名,此賢達所以砥節也。”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八:“懦夫每生,名不稱於沒世;烈士砥節,死有重於 泰山 。”《資治通鑑·漢成帝河平二年》:“﹝ 王尊 ﹞修身潔己,砥節首公。” 明 文徵明 《太傅文恪公傳》:“蓋公入朝至是三十年,砥節履方,不少骫骳。” 清 趙翼 《廿二史札記》卷十四:“朝政肅,則刑餘為吏亦能砥節奉公;朝政弛,則士大夫亦多貪縱。”
1.平直;平坦。2.比喻安定;平定。
磨礪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