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懼;膽怯。 清 王韜 《重刻<徐忠烈公遺集>序》:“畏葸退縮,坐失事機。”《清史稿·高宗紀四》:“﹝ 乾隆 三十六年五月﹞乙巳, 阿桂 以畏葸褫職,降兵丁効力。” 茅盾 《清明前後》第一幕:“一向謹慎忠厚的她,現在‘發展’成為畏葸而憂鬱。”
犯罪後擔心遭到懲罰
害怕;恐懼
無所畏懼
因害怕而退縮
害怕和疑忌;忌憚
品德端重,讓人敬畏的朋友
既敬重又害怕
畏懼艱難
膽小怯懦
畏懼。
畏懼戒惕。
險阻可畏。
猶恭謹。
謂怕被駁回。
1.夏天的太陽。 2.指夏天。 3.比喻艱難的處境。
驚慌害怕。
憂慮畏怯。 南朝 梁 蕭統 《<陶淵明集>序》:“宜乎與大塊而榮枯,隨中和而任放;豈能戚戚勞於憂畏,汲汲役於人間。” 唐 元稹 《班肅授尚書司封員外郎制》:“馳競之徒,能於寒暑之際,不以憂畏移其薄厚之道者鮮矣。” 宋 范仲淹 《同年魏介之會上作》詩:“心存闕下還憂畏,身在樽前且笑歌。”
敬畏。
懼怕。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三:“逆 亮 纂位之後,偶因本朝遣使至其闕廷,有畏讋者,遂有輕我之心。” 明 劉基 《前江淮都轉運鹽使宋公政績記》:“使者甚威猛,上下畏讋,奉命莫敢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