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削人民。
1.瞎說;沒有事實根據地議論 2.作無謂的爭辯。也說嚼舌根、嚼舌頭
胡言誣賴。
坐吃本錢。《二刻拍案驚奇》卷十:“這邊不著那邊著,好歹也有幾年纏帳了,也強似在家裡嚼本。”
吃。 梁啓超 《小說與群治之關係》:“則小説之在一羣也,既已如空氣,如菽粟,欲避不得避,欲屏不得屏,而日日相與呼吸之餐嚼之矣。”
即嚼子。
咬嚼。比喻吟詠玩味。
1.咀嚼吞吃。 2.泛指生活開支。
胡說,瞎說。
指經得起咀嚼的厚味。
絮聒,嘮叨。
猶嚼蛆。
猶吃。常用作比喻。《醒世姻緣傳》第十四回:“﹝ 柘之圖 ﹞聞得 珍哥 一塊肥肉,合衙內的人沒有一個不啃嚼他的,也要尋思大吃他一頓。”《小說選刊》1981年第11期:“然而這極‘左’路線的苦果,卻必須由我們、由幾千名師生員工來啃嚼。”
謂調弄音律。
1.謂吃。 2.比喻嘗試。
胡編亂造。
咀嚼吞食。
1.口銜而咀嚼。指吃。《宋書·顧覬之傳》:“命之所延,人肉其骨,而含嚼膏粱,時或嬰患。”《三輔黃圖·琳池》:“食之令人口氣常香,益脈治病,宮人貴之,游燕出入,必皆含嚼。”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嚼麝之談》:“ 寧王 驕貴,極於奢侈,每與賓客議論,先含嚼沉麝,方啟口發談,香氣噴於席上。”2.吹觱篥時的動作。比喻吹奏。 唐 李賀 《申鬍子觱篥歌》:“顏熱感君酒,含嚼蘆中聲。”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陽陶吹觱篥歌》:“指點之下師授聲,含嚼之間天與氣。”
咬牙碎齒。形容憤慨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