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盈滿貌。 《詩·邶風·新台》:“ 新臺 有泚, 河 水瀰瀰。” 馬瑞辰 通釋:“ 張參 《五經文字》云:‘濔,見《詩·風》。’是古本原作‘濔濔’。今本作‘瀰瀰’者,後人增益字也。”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何東川之濔濔,獨流涕於吾人。” 清 黃景仁 《送遠曲》:“煙霏霏,水濔濔,郎帆一開數千里。” 康有為 《六哀詩·內閣中書林君旭》:“每見青琅玕,傷心淚濔濔。”眾多貌。一說柔軟貌。《詩·齊風·載驅》:“四驪濟濟,垂轡濔濔。” 毛 傳:“濔濔,眾也。” 朱熹 集傳:“濔濔,柔貌。”
亦作“ 濔澷 ”。猶瀰漫。 唐 高適 《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曠野何濔漫,長亭復鬱紆。”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五:“霜氣挾寒威,濔澷遍阡陌。”
平坦綿延貌。《文選·鮑照<蕪城賦>》:“濔迆平原,南馳 蒼梧 漲海 ,北走 紫塞 鴈門 。” 李善 註:“濔,相連漸平之貌。迆,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