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貌;欣喜貌。
鑑察。多用於鬼神。
1.欣喜動心。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夜叉國》:“問:‘何以為官?’曰:‘出則輿馬,入則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諾,見者側目視,側足立:此名為官。’少年甚歆動。”2.觸動;驚動。 明 李東陽 《麓堂詩話》:“其所為問答議論,初不過骨角玉石面目采色之間,而感發歆動,不能自已。”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乾稱下》:“由其不窺聖學,乍於流俗利慾之中聞清脫之説,意為歆動。”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三十:“在那大會的興奮還未平復的時候得到 九江 克復的訊息……把 武漢 三鎮都歆動了。”
西漢 《七略》作者 劉歆 和 東漢 《漢書·藝文志》作者 班固 的合稱。
同“ 歆享 ”。《晉書·樂志下》:“奠樽俎,實玉觴。神歆饗,鹹悅康。宴孫子,祐無疆。”《北史·夏侯道遷傳》:“脫有先亡者,於良辰美景,靈前飲宴,儻或有知,庶共歆饗。”
1.歆羨,羨慕。 2.同“歆艷”。《新唐書·李晟傳》:“每虜使至,必召息曩於坐,衣大錦袍,金帶,夸異之,虜皆指目歆艷。”宋蘇軾《代李琮論京東盜賊狀》:“使此輩歆艷其利,以為進身之資。”明宋濂《孚中禪師信公塔銘》:“是當揭之崇碑,明示方來,使學佛者有所歆艷而起信焉。”
眷愛欣喜。
羨慕。
喜悅貌。
謂神靈享馨香之祭。
猶悲喜。
亦作“ 惡噷噷 ”。惡狠狠。
安然享用。
謂祭祀時神靈歆享。 漢 蔡邕 《胡公碑》:“又拜太常,典司三禮,敬恭禋祀,神明嘉歆,永世豐年,聿懷多福。”
鬼神前來接受祭祀。
歆饗。
縱樂。
喜悅羨慕。
西漢人,數學家,對曆法和圓周率有研究
欽羨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