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楗椎 ”。鐘鼓;鈴鐸。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每至楗槌應叩,法鼓裁鳴,空界神仙共來行道。” 吳兆宜 箋注:“《增一阿含經》:‘佛告 阿難 汝今連擊楗椎。’《釋氏要覽》:‘梵雲楗槌,此雲鐘磬。’” 清 金人瑞 《春末懷周粟仲》詩:“相思每中夜,夢見必山居。何日楗椎下,同皈心地初。” 清 龔自珍 《庚子雅詞·台城路》:“山陬法物千年在,牧兒叩之聲死。誰信當年,楗槌一發,吼徹山河大地。”
抨擊詆毀。
即榔頭。錘子。
洗衣或弄平衣服用的木杵或短棒
蒸餅。
謂用槌子鑿子敲擊穿通。
棧車。用竹木製成的載人或運貨的車子。
見“ 白椎 ”。
研物用的槌子。
棄擲;抨擊。
古兵器名。教演用。
用麻絞紮成的粗而短的鞭槌。舊時作為刑具。行刑前用水浸濕。也作一般打人的用具。
謂擊殺牛。《隋書·于仲文傳》:“ 讓 謂 仲文 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仲文 知其怠,選精騎襲之,一日便至,遂拔 城武 。” 唐 李白 《猛虎行》:“丈夫相見且為樂,槌牛撾鼓會眾賓。”按,近年發現的 內蒙 和林格爾 漢 墓壁畫有“打牛圖”,畫面上庖丁二人,一人拉牛,一人高舉大槌猛打牛頭,此為古代“槌牛”之物證。
以手捶胸。表示極度悲傷。
見“ 牙推 ”。
擱置蠶箔的木架。
四齒耙。
擂鼓,擊鼓。
戲曲鑼經。多用在流水、搖板、散板過門之前,以領起下面的過門。亦名“拗錘”、“反長錘”。
亦作“ 犀椎 ”。古代打擊樂器方響中的犀角制小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