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亂貌。
紊亂貌。
搶奪。
掠奪毀壞。
侵擾。
竊取;奪取。
紛擾,紛亂;煩躁不安 ;勞碌
猶攘臂。
揭起衣襟。奮起貌。
剪除。
禳除災禍。 攘,通“ 禳 ”。
見“ 攘卷 ”。
1.猶征服。2.祭禱以求平息。攘,通“禳”。
抗拒異族入侵。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八》:“薦紳先生方且雍雍然,峩峩然,交誦致知格物之微言,深贊攘夷復土之偉畫。” 陳去病 《哭夢逋老友》詩:“ 同甫 當年負盛名,揮毫驚起攘夷聲。”
背離。
紛擾;擾亂。
擾亂。
猶取代。《續資治通鑑·宋神宗熙寧十年》:“初, 李杞 倡行敝法,奪民利末甚多,故為患稍淺。及 劉佐 攘代其任,增息錢至倍,無他方術,惟割剝於下,而人不聊生矣。”
1.見“攘卷”。2.亦作“攘拳”。捋袖舉拳。 3.亦作“攘捲”。捲袖曲臂。
比喻容忍錯誤,只肯逐步改正。典出《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 宋 朱熹 《答蔡季通書》:“不若從此痛自斬絶,毋以此等為愧,而深求可愧之實,不必更為月攘之計,以俟來年,庶乎於遷善改過,有日新之功。” 梁啓超 《新民說》第十八節:“謂茲小節耳,操之何太急。謂是戒將來,今且月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