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忽然。形容快速。 2.象聲詞。形容碰撞的聲音。
蠶箔。即曲簿。
亦作“ 撲漉 ”。象聲詞。形容拍翅聲。
宋 元 民間盛行的一種博戲。 以錢為博具,以字幕定輸贏。小販多用以招攬生意。 宋 魯應龍 《閒窗括異志》:“﹝ 張湘 ﹞夢人持巨螌撲賣, 湘 一撲五錢皆黑,一錢鏇轉不已,竟作字。”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市井》:“其夜市除大內前外,諸處亦然,惟 中瓦 前最勝,撲賣奇巧器皿百色物件,與日間無異。”
向某人或目標猛衝
敷粉時用來蘸粉拍臉之物。
殺馬以祭。
象聲詞,形容物體摔倒在地的聲音
摸索;捉摸。梁斌 《紅旗譜》十四:“去吧,孩子!去吧!撲摸撲摸,也許撲摸對了。” 梁斌 《播火記》四:“如今年幼人的心思,我撲摸不清了。”
1.象聲詞。 形容拍翅等聲音 2.輕輕拍打 3.形容眼淚等向下掉的樣子 4.〈方〉料理 5.〈方〉找;謀求
摔破;摔壞。
1.猶剿除。2.勦撲:猶勦除。《陳書·周迪傳》:“乘勝長驅,勦撲凶醜,如燎毛髮。”
擊落棗子。
象聲詞。
襲取。
1.猶一朵,一片。2.猶一頓。
1. [go to for shelter]:奔;投奔嗓子閒了一年多了,這次是特意撲奔師父來的2. [go directly to]:直向目的地走去一下火車,我就撲奔你這兒來了3. [devote oneself whole-heartedly]:把全部心力用到[工作、事業等上面]他的心一盆火似地撲奔在改良品種上
1.亦作“ 撲棱 ”。禽鳥張翅拍打貌。《詩刊》1977年第2期:“驚得鳥雀撲楞飛,震得桃花簌簌掉。”《人民文學》1977年第11期:“大白鵝一看主人追得急,便向陡峭的溝坡上竄,撲棱著翅膀往上爬。” 顧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三:“ 郝 家的鴨子、大鵝……嘎兒嘎兒地叫著,撲棱著翅膀。”2.引申指像翅膀般張開。 李準 《李雙雙小傳·不能走那條路六》:“特別是他跟前的一塊高粱,穗子撲楞開像一篷小傘。”3.猶折騰,掙扎。 郭澄清 《大刀記》第一章:“ 老梁 呀,照你過去那么個撲棱法,別說是再撲棱二十年,你就算撲棱到老死,也是白撲棱呀!” 扎拉嘎胡 《小白馬的故事》:“小白馬蹬著四隻蹄子,撲楞一下,就站起來了。”
衝擊;向目的物猛撲過去進行攻擊
猶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