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奸詐。《新唐書·王璵傳》:“時有一巫美而蠱,以惡少年數十自隨,尤憸狡不法。” 明 方孝孺 《祭趙希賢文》:“彼憸狡之蚩蚩,急營利而自殘,始攘奪於毫毛,卒顛隮於穽淵。”2.指奸詐的人。 宋 陸九淵 《荊國王文公祠堂記》:“忠朴屏伏,憸狡得志。”
小人,奸佞的人。
猶陰險。
奸邪乖戾。
見“ 憸猾 ”。
奸邪利口。
奸邪狠毒。
奸邪浮薄。《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其壻 張博濟 亦憸薄自肆,為戶部郎中……有司不敢言。”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所用皆憸薄少年,天下騷然!”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其中亦有心相孚、行相契者,不過十中之一二,而敗羣背義,憸薄無行之人,亦已濫竽其中矣。”
奸邪的小人。
邪惡的人。
指諂佞奸邪的世俗之論。
邪說。 明 方孝孺 《御史府記》:“舍其大而務其細,或事小忠末節以市名,或為詭行憸言以規榮,於民之治否、國之安危無預焉。”
見“ 憸險 ”。
兇惡奸佞。
奸邪。
亦作“ 憸嶮 ”。 奸邪險惡。《舊唐書·熊望傳》:“ 熊望 者,登進士第。粗有文詞,而性憸險。” 宋 蘇軾 《繳詞頭奏狀六首·沉起》:“ 起 人材猥下,素行憸嶮。”《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元年》:“ 惟演 憸險,嘗與 丁謂 為婚姻,緣此大用;後揣知 謂 姦狀已萌,懼牽連得禍,因出力攻 謂 。”
奸佞巧詐。
奸邪諂媚。
1.猶群奸。 詞語出處猶群奸。 宋 葉適 《取燕三》:“ 靖康 之禍,不特羣憸階亂之所致,而國家之弱勢固使之久矣。”
1.奸邪,邪惡。 2.指奸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