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煩和憂患。2.煩惱憂愁。
1.負責,擔負重任。《後漢書·張酺傳》:“朝廷望公思維得失,與國同心,而託病自絜,求去重任,誰當與吾同憂責者?”2.責任,重任。《晉書·劉頌傳》:“若未盡其理,雖經異時,憂責猶追在陛下,將如之何?”《資治通鑑·魏邵陵厲公正始七年》:“夫憂責在身者,不暇盡樂,先帝之志,堂構未成,誠非盡樂之時。”
憂愁窮困。
1.憂慮他人。2.心情憂傷的人。
憂心忡忡
見“ 憂勤 ”。
憂悶
節止憂愁。
深重的憂慮。宋 陳師道 《欽聖憲肅皇后輓詞》之二:“復辟先元約,長年損積憂。” 明 高啟 《因病不飲》詩:“年來病稍侵,積憂復相攻。”
發抒排除憂悶。語出《詩·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南朝 宋 傅亮 《登龍岡賦》:“靜潛處以永念,聊駕言以寫憂。” 唐 陳子昂 《春台引》:“懷宇宙以湯湯,登高臺而寫憂。”
憂愁焦急。
憂傷。 《後漢書·順帝紀》:“庶獄彌繁,憂悴永嘆,疢如疾首。”《隋書·孝義傳·徐孝肅》:“及母老疾, 孝肅 親易燥濕,憂悴數年,見者無不悲悼。” 宋 蘇轍 《萱草》詩:“君看野草花,可以解憂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孫靈暉》:“ 綽 所為猖蹷, 靈暉 惟默默憂悴,不能諫止。”
憂慮畏怯。 南朝 梁 蕭統 《<陶淵明集>序》:“宜乎與大塊而榮枯,隨中和而任放;豈能戚戚勞於憂畏,汲汲役於人間。” 唐 元稹 《班肅授尚書司封員外郎制》:“馳競之徒,能於寒暑之際,不以憂畏移其薄厚之道者鮮矣。” 宋 范仲淹 《同年魏介之會上作》詩:“心存闕下還憂畏,身在樽前且笑歌。”
謂婦人的災殃。《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左氏傳》 文公 十六年夏,有蛇自 泉宮 出,入於國……《詩》曰:‘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又蛇入國,國將有女憂也。如先君之數者,公母將薨象也。秋,公母薨。”
憂慮不安。《舊唐書·裴延齡傳》:“十一年春暮,上數畋於苑中;時久旱,人情憂惴。” 宋 曾鞏 《茅亭閒坐》詩:“信使憂惴息,詎無勤苦侵。”
憂慮恐懼。
處在父母喪事期間。
相傳 春秋 時 魯國 漆室 有女子倚柱而嘯,鄰婦問她是否想嫁人。 漆室 女說:我是擔心國君年老而太子幼小。鄰婦說:這用得著你擔憂嗎? 漆室 女說:從前有客人來我家,把馬扣在園子裡,馬跑了,踏壞園裡的葵,害得我們終年嘗不到葵味。今後 魯國 有難,我們即使是女子,難道能避免嗎?見 漢 劉向 《列女傳·魯漆室女》。後以“憂葵”喻指擔憂國事。 唐 李商隱 《詠懷寄秘閣舊僚》:“小男方嗜栗,幼女漫憂葵。” 明 邵璨 《香囊記·賞雪》:“我和你雖隱居無預,恐有剝牀之災,未免憂葵之嘆。”
悲痛憂傷。
鬱悶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