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戒懼。
亦作“ 憂懃 ”。多指帝王或朝廷為國事而憂慮勤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於憂勤,而終於佚樂者也。”《東觀漢記·劉般傳》:“ 建初 元年,拜為宗正,憂勤國事,夙夜不怠。” 唐 白居易 《賀雨》詩:“憂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宋 蘇軾 《司馬溫公行狀》:“公言:‘近歲士大夫以言為諱,閭閻愁苦於下,而上不知,明主憂懃於上,而下無所訴,此罪在羣臣。’” 清 魏源 《道中雜言》詩之三:“九重日憂勤,四海日瘡痍。”
憂愁的容顏。
憂慮。
1.猶愎恨。固執,乖戾。 2.憂愁怨恨。
1.謂心中憂危。 2.憂患險惡。
憂慮鬱積。
猶患難。
謂居父母之喪哀傷過度而損害身體。《北齊書·魏蘭根傳》:“遭父喪,廬於墓側,負土成墳,憂毀殆於滅性。”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贈刑部尚書滎陽鄭公墓志銘》:“先是,太夫人常寢疾,公衣不解帶,髮不櫛者彌年,侍疾執喪,憂毀過禮。”
憂患之端。
1.憂慮懷念;憂思。 漢 王充 《論衡·對作》:“ 建初 孟年, 中州 頗歉, 潁川 、 汝南 ,民流四散;聖主憂懷,詔書數至。”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 世祖 日夜憂懷,備盡寬譬。”2.憂傷的心懷。 清 曾國藩 《復劉霞仙中丞書》:“ 筠仙 修通志之議,事甚浩博,未易卒業;近又喪其愛子,憂懷何以自遣。” 鄭振鐸 《離別》二:“行期前一天的晚上,我去向她告別,勉強裝出高興的樣子,要逗引開她的憂懷別緒。”
憂懼而心驚膽戰。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是時,奉公者欣然得志,邪枉者憂悸失色。”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 舒煥 堯文 , 東坡公 客, 建炎 中猶在。有子為 湖南 一縣尉,遇盜燒死。 堯文 年九十矣,憂悸得病而卒。”《明史·鄭賜傳》:“ 賜 為人頗和厚,然不識大體,帝意輕之,為同官 趙羾 所間,六年六月憂悸卒。”
憂傷或憂慮而且羞愧。
憂愁,不放心。
居父母喪之期。
憂愁哀傷。
憂愁的容色
居父母之喪。
猶憂憤。
謂因父母死而居憂服喪。亦指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