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營紮寨。
寨牆上的垛口。
襲擊敵人營寨;劫營
1.堅固的營壘。《遼史·百官志一》:“ 遼 之先世,未有城郭、溝池、宮室之固,氈車為營,硬寨為宮。”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土司·夷婦宣淫叛弒》:“ 阿保 復欲害其母子而併其地,乃於 安南 城外築 阿先 硬寨,自率兵守之。”2.比喻堅定的立場與意志。 元 張光祖 《言行龜鑑·學問門》:“如二十歲覺悟,便從二十歲立定腳跟做去;三十歲覺悟,便從三十歲立定腳跟做去;便年八九十歲覺悟,亦當據定見立定硬寨做去。”
猶遮護。
亦作“ 拔砦 ”。拔起營寨,全軍出發。
指營房。《續資治通鑑·宋孝宗乾道七年》:“丁亥,命措置 襄陽 寨屋, 梁克家 曰:‘將徙 荊南 之屯否?’帝曰:‘欲令移去,如何?’”
猶起營。寨,防衛用的柵欄、營壘。
清 朝地方上辦團練,十幾個寨堡置一首領,稱“寨總”。
清 朝辦團練時所建的據點。
清 朝辦團練時所建寨堡的頭領。
元 初將校掠民為私戶,謂之“腳寨”。
有土牆包圍的營寨。
古時駐兵的地方;軍營
1.隔河相對、互為犄角的營寨。《新五代史·死節傳·王彥章》:“ 晉 已盡有 河 北,以鐵索斷 德勝口 ,築 河 南、北為兩城,號‘夾寨’。”2.指環繞敵城建立的壁壘。《資治通鑑·後梁太祖開平元年》:“ 思安 將 河北 兵西上,至 潞州 城下,更築重城,內以防奔突,外以拒援兵,謂之夾寨。”
清 時各寨堡的團練兵。
1.在山中險要處設有防守的柵欄的據點 2.山區設有圍牆或柵欄的村莊;綠林好漢的營寨 3.中國西南山區裡的村落。
1.謂築營寨駐紮下來。 2.紮營。
有柵欄或圍牆的村落。
村莊;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