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險要處防禦用的城堡。
邊境上的城堡。 《魏書·彭城王勰傳》:“致小豎 伯之 ,驅率蟻徒,侵擾邊堡。”《金史·地理志上》:“邊堡, 大定 二十一年三月, 世宗 以 東北路 招討司十九堡在 泰州 之境,及 臨潢路 舊設二十四堡障參差不齊,遣大理司直 蒲察張家奴 等往視其處署。” 明 盧象昇 《參玩防明偵哨疏》:“至分遣偵役,或有違玩疏失,其罪先究邊堡守備。”《報告文學》1984年第5期:“人們發現了修築於 金 代的邊堡。邊堡的一個瞭望哨位上,遺存了一兩米厚的灰燼。”
四周有防禦性牆垣的村寨。
亦作“墪堡”。 報警台和堡壘。
1.碉堡。 2.修築堡塢。
四周建有柵牆的寨子
猶烽堠。
舊時地畝的單位。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九回:“ 伯衡 道:‘何以差得到那許多呢?你還記得那圖堡四至么?’”
猶堡壘,要塞。
猶城堡。
古代暫存物資的驛舍。《明史·師逵傳》:“八年,帝北征,命總督餽餉, 逵 請量程置頓堡,更遞轉輸。從之。”
邊防駐軍的營壘、城堡。
邊關的營寨。
猶堡壘。堡,也寫作“保”。《後漢書·陳俊傳》:“視人保壁堅完者,勑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固掠取之。”《三國志·魏志·常林傳》:“ 林 率其宗族,為之策謀,見圍六十餘日,卒全堡壁。”《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九年》:“十一月, 嘉 入 長安 ,眾聞之,以為 堅 有福,故聖人助之, 三輔 堡壁及四山 氐 羌 歸 堅 者四萬餘人。”參見“ 堡壘 ”。
亦作“ 屯保 ”。 駐有軍隊的城堡。
1.亦作“營保”。堡壘。 2.指宮室的外圍建築。
1.橋上的塔樓(如作支承纜索或防禦用) 2.在敵岸橋樑、渡口或其附近占領的陣地。用於阻止敵人接近或掩護我軍渡河 3.為控制橋樑、渡口而構築的地堡、碉堡或支撐點
夾牛肉、乳酪等的圓麵包。 [英hamburger]
瑞典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人口426萬(1982年)。地處運河網中。有造船、汽車、木材等工業。北歐大商港,港口終年不凍。
地名。在今 河北 懷來縣 東。本名 統漠鎮 , 唐 初 高開道 所置,後沿誤為“土木”。 明 永樂 初置堡。 正統 十四年(公元1449年) 英宗 率軍與 瓦剌 作戰,被俘於此,堡毀。後 嘉靖 、 隆慶 間又曾重修。參見“ 土木之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