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勗厲”。勉勵。
1.同“珍勗”。 2.謂珍重自勉。
教育勉勵。《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自今士大夫各務敦修,更思教勖,姑念保家之美,勿貽敗類之羞,苟掇顯尤,難從末減。”
告誡勉勵。
亦作“勗勉”。勉勵。
亦作“勗率”。勉力遵循。
寄希望、勉勵。
1.同“相勗”。 2.勉勵。
使知羞自勉。
1. 亦作"勉勖"。 2. 勉勵。更多解釋亦作“ 勉勗 ”。勉勵。《後漢書·馬援傳》:“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猶宜加以勉勗,法 太宗 之隆德,戒 成哀 之不終。”《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其與群卿大夫勉勗乃心,稱朕意焉。”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願夫在位君子,無以貌取人,勉勖謙損,以永天秩耳。”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此其人必能發憤為雄,卓異自立,無待乎勉勗也。”
1.同“訓勗”。 2.訓教勉勵。
亦作“勗帥”。勉力遵循。
告誡勉勵。 宋 王栐 《燕翼詒謀錄》卷三:“ 太平興國 八年三月丁未,詔應京朝官受任於外,并州縣幕職官朝辭,並於閤門宣旨戒勗,以其詞著之坐右。”
謂既責備又勉勵。
警惕勉勵。《北齊書·崔昂傳》:“ 昂 素勤慎,奉勑之後,彌自警勗,部分科條,校正今古所增損十有七八。”
同“束勗”。警策,策勵。
講說勸勉。
亦作“勗勵”。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