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毛 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組綬。”後因稱士子為“佩衿”。
垂掛著玉珮。語本《詩·小雅·大東》:“鞙鞙佩璲。”《晉書·輿服志》:“衣兼鞙珮,衡載鳴和,是以閑邪屏棄,不可入也。”
《漢書·循吏傳·龔遂》:“ 遂 見 齊 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勤民務農桑……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後因以“佩犢”喻棄官務農。
玉佩。
插戴;佩掛
官印。古人常將官印佩帶在腰間,故稱。
佩帶上的飾物。
繫結女子上衣的帶子。
以野豬獠牙為佩帶飾物,以示勇武。語本《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路 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 裴駰 集解:“冠以雄雞,佩以豭豚。二物皆勇, 子路 好勇,故冠帶之。”《陳書·周迪傳》:“我 高祖 躬率 百越 ,師次 九川 ,濯其泥沙,假以毛羽,裁解豚佩,仍剖獸符,卵翼之恩,方斯莫喻。”
1.腰帶上的佩飾。 2.比喻眾溪流入一川,如諸佩飾繫於一帶。 3.見“帶佩”。
韋皮性柔韌,性急者佩之以自警戒。
江 妃二女神出遊於 江 漢 之湄,逢 鄭交甫 。
本為古代帶有珮飾的官服,後借指同僚。
對人佩服,自愧不如。
1.見“簪佩”。 2.亦作“簪珮”。古代冠簪和繫於衣帶上飾物。 3.借指仕宦。
謂備置事佩。事佩,木燧、大觿一類的生活用品。
1.亦作“青佩”。青色玉佩。 2.猶佩青。佩帶青色印綬。借指佩帶青綬的人,指貴官。 3.見“青珮”。
蔽膝和佩玉。古代表示身份的一種服飾。《後漢書·輿服志下》:“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上有韍,貴賤有殊。佩,所以章德,服之衷也。韍,所以執事,禮之共也。故禮有其度,威儀之制, 三代 同之。五霸迭興,戰兵不息,佩非戰器,韍非兵旗,於是解去韍佩,留其係璲,以為章表。”
1.見“ 組珮 ”。2.亦作“ 組佩 ”。組帶及玉珮。古代官員的習用服飾。《梁書·陳慶之傳論》:“ 慶之 警悟,早侍 高祖 ,既預舊恩,加之謹肅,蟬冕組珮,亦一世之榮矣。” 唐 白居易 《東都冬日會諸同年宴鄭家林亭》詩:“賓階紛組佩,妓席儼花鈿。”《舊唐書·崔神慶傳》:“ 開元 中, 神慶 子 琳 等皆至大官,羣從數十人趨奏省闥。每歲時家宴,組珮輝映,以一榻置笏,重疊於其上。”
1.古代青年男女用以系香囊的彩色佩帶。 唐 李賀 《天上謠》:“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珮纓。” 王琦 匯解:“《禮記》:‘男女未冠笄者,總角衿纓,皆佩容臭。’ 鄭玄 注:‘容臭,香物也,以纓佩之。’”2.佩飾與冠纓。借指百官。 清 劉獻廷 《代九日玉泉應制》詩:“輦道過林麓,山溪擁珮纓。六龍飛閬苑,八駿遶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