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火紅色。形容言語惡毒,出口傷人。
比喻貪吃的人。
緘:封,閉;結舌:指不敢說話。閉口不說話。形容理屈詞窮說不出話來。也指懾於淫威不敢講話。
閉口不敢發表言論。 宋 司馬光 《乞改求諫詔書札子》:“是詔書始於求諫,而終於拒諫也,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結舌,非國家之福也。” 明 無名氏 《鳴鳳記·二臣哭夏》:“箝口結舌,尚恐禍至,誰敢捨身力救。”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述庵書》:“近來州縣所以魚肉諸生,其意蓋在立威,威立而諸生箝口結舌,則庶民何敢出而爭控。” 魯迅 《書信集·致李秉中》:“國內頗紛紜多事,簡直無從說起,生人箝口結舌,尚虞禍及,讀 明 末稗史,情形庶幾近之。”
猶言杜口吞聲。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弄口:逞巧辯,搬弄是非;鳴:發聲。掉弄口舌。指巧言辯飾或挑拔是非。
猶言閉口不言。緊閉著嘴,什么也不說。
比喻肆意胡說。多指造謠生事。同“枉口拔舌”。
指發表言論。
閉口翹舌。形容因驚訝害怕而說不出話來的樣子。
形容賣弄口舌,搬弄是非
見“ 笨嘴笨舌 ”。
磨練口舌。形容講話很厲害,善於挑撥誣陷。
指緘默不言。
見“ 妄口巴舌 ”。
形容說話口齒不清。
同“ 赤口白舌 ”。《紅樓夢》第九八回:“果真死了,豈有紅口白舌咒人死的呢!”亦作“ 紅口白牙 ”。呂劇《李二嫂改嫁》:“﹝ 張大娘 ﹞你為什么紅口白牙的,糟蹋俺那孩子?” 菡子 《媽媽的故事》:“誰說的,由得她紅口白牙的咒人,活著活著,一千一萬個活著。”參見“ 赤口白舌 ”。
鉗口結舌,緘默不語。 鄧漢鍾 《讀者之聲》:“這真真青年之危機,怎忍得住鍼口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