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於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遊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乾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後回江東, 家於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後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於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一燭從風到奈何,二年衾枕逐流波。雖知不得公然淚,時泣闌乾恨更多。明月蕭蕭海上風,君歸泉路我飄蓬。門前雖有如花貌,爭奈如花心不同。
明月溪頭寺,蟲聲滿橘洲。倚欄香徑晚,移石太湖秋。古樹雲歸盡,荒台水更流。無人見惆悵,獨上最高樓。
語堪銘座默含春,西漢公卿絕比倫。今日抱轅留不得,欲揮雙涕學舒人。
竹西池上有花開,日日幽吟看又回。心憶郡中蕭記室,何時暫別醉鄉來。
只言雙鬢未蹉跎,獨奈牛羊送日何。禪客不歸車馬去,晚檐山色為誰多。溪上禪關水木間,水南山色與僧閒。春風盡日無來客,幽磬一聲高鳥還。
月自斜窗夢自驚,衷腸中有萬愁生。清猿處處三聲盡,碧落悠悠一水橫。平子定情詞麗絕,詩人匪石誓分明。會須攜手乘鸞去,簫史樓台在玉京。
郡齋秋盡一江橫,頻命郎官地更清。星月去隨新詔動,旌旗遙映故山明。詩尋片石依依晚,帆掛孤雲杳杳輕。想到釣台逢竹馬,只應歌詠伴猿聲。
野寺初容訪靜來,晚晴江上見樓台。中林有路到花盡,一日無人看竹回。自曬詩書經雨後,別留門戶為僧開。苦心若是酬恩事,不敢吟春憶酒杯。
雙溪樓影向雲橫,歌舞高台晚更清。獨自下樓騎瘦馬,搖鞭重入亂蟬聲。
雲中路杳杳,江畔草萋萋。妾久垂珠淚,君何惜馬蹄。邊風悲曉角,營月怨春鼙。未道休徵戰,愁眉又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