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於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遊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乾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後回江東, 家於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後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於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玉顏恆自斂,羞出鏡台前。早惑陽城客,今悲華錦筵。從軍人更遠,投喜鵲空傳。夫婿交河北,迢迢路幾千。
二年恩意是春輝,清淨胸襟似者希。泣盡楚人多少淚,滿船唯載酒西歸。
處處雲隨晚望開,洞庭秋水管弦來。謝公待醉消離恨,莫惜臨川酒一杯。
早年天上見清塵,今日樓中醉一春。暫肯剖符臨水石,幾曾焚筆動星辰。瓊台雪映迢迢鶴,蓬島波橫浩浩津。好是仙家羽衣使,欲教垂涕問何人。
樓畔花枝拂檻紅,露天香動滿簾風。誰知野寺遺鈿處,盡在相如春思中。
郎作東台御史時,妾長西望斂雙眉。一從詔下人皆羨,豈料恩衰不自知。高闕如天縈曉夢,華筵似水隔秋期。坐來情態猶無限,更向樓前舞柘枝。
門前不改舊山河,破虜曾輕馬伏波。今日獨經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陽多。
竹閣斜溪小檻明,惟君來賞見山情。馬嘶風雨又歸去,獨聽子規千萬聲。
滿水樓台滿寺山,七年今日共躋攀。月高對菊問行客,去折芳枝早晚還。
芙蓉幕里千場醉,翡翠岩前半日閒。惆悵晉朝人不到,謝公拋力上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