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李曾伯簡介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間) 南宋詞人。字長孺,號可齋。原籍覃懷(今河南沁陽附近)。南渡後寓居嘉興(今屬浙江)。
[李曾伯]相關詩詞
水龍吟·和韻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代荊州咫尺神州,幾番得失孫劉手。山河天險,東南牖戶,鉞何輕授。淚落碑存,鶴歸城是,不堪回首。喜大堤草色,鎮長春在,羊與陸、孰能否。風景依然吾有。柳營深、鐵衣閒晝。摩雲勝氣,追戎馬足,走蜚狐口。往事紛紛,付之蠻觸,相忘莊叟。有人焉,中夜聞雞,劍光正燭牛斗。
滿江紅·用韻烏朔齋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代把繡成吟,真壓倒、古之元白。佳句有、雪車冰柱,曾無矜色。一點不留煙火氣,詩脾時有清風入。更嶺邊、多少活人恩,於公德。公自是,朝天客。應笑我,為人役。看時猶多事,公須一出。琅腹細披忠抱寸,龍顏密侍天威尺。借筆端、從此潤皇猷,翰林伯。
沁園春·餞總乾陳公儲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代百尺樓頭,奇哉此翁,元龍後身。當壯年襟度,百川鯨吸,平生出處,一片鷗輕。冷淡逋梅,淋淳旭草,但見風雷筆下生。荊州幕,覺坐間小異,乃有斯人。牙檣喜色津津。正江影涵秋無點塵。對白苹黃葦,且供詩卷,紫薇紅藥,卻演絲綸。舉酒延蟾,倚欄聞雁,應念征人歸尚春。君王問,盡不妨細說,萬里戎情。
青玉案·丁未壽八窗叔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代去年曾借梅為壽。轉眼垂孤小春又。一笑巡檐清影瘦。雪邊聊且,收香藏白,少俟融和透。新來東閣高吟就。金鼎家聲自依舊。喚取玉妃重舉酒。百花頭上,一枝芳信,終屬東君手。
水調歌頭·送印德遠經略入廣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代宵旰軫先慮,嶺海屈真儒。金城素有奇略,不待至才圖。春滿洲鸚樓鶴,天付簪山帶水,駟馬駕輕車。六月正炎熱,吾肯緩吾驅。越蓬婆,逾邛笮,彼穹廬。其能涉我煙瘴,載籍以來無。聯絡五溪百粵,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無虞。了此經營事,歸去位鈞樞。
蘭陵王·甚天色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代甚天色。苦問桃紅李白。伊祈氏,沙際才歸,依約春回曉煙濕。老寒猶煞忒。景物。中年慣識。天應遣,雨洗風梳,柳睡花眠尚無力。名園謾他適。任黃四栽培,殷七奇特。一年好處須寒食。待花畔攜酒,酒邊索句,春余太半未須急。記舊隱幽寂。我亦。幾時得。歸檢點苔封,評品梅格。教看林下休官一。與鶯花分界,漁樵爭席。撫松長嘯,芳菲事,盡渠惜。
沁園春·庚子登鳳凰台,和壁間韻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代漫浪江頭,三聽秋砧,一登故台。望煙蕪莽蒼,令人目斷,風檣掀舞,何日眉開。把酒新亭,圍棋別墅,老氣當時何壯哉。江東事,百年無恙,全是時才。紛然競付輕埃。還水繞賞心東向淮。嘆阿奴儕輩,因人碌碌,乃翁材略,餘地恢恢。鳳闕天高,鷺洲潮落,約取白鷗歸去來。闌乾外,英雄陳跡,一_瓊杯。
水調歌頭·庚申十六夜月簡陳次賈
[作者] 李曾伯 [朝代] 宋代昨夜雖三五,寶鑑未純全。今宵既望,兔魄才是十分圓。又得平灘系纜,冷浸玻璃千頃,表里一壺天。扶憊蓬窗下,拚卻夜深眠。想嫦娥,應笑我,鬢蒼然。平生修玩,猶記歷歷舊山川。安得乘槎訪斗,問訊廣寒宮殿,悵未了塵綠。願賜長生藥,換我骨為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