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約767年—約830年),唐朝詩人。字文昌,漢族,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後遷居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秦城啼楚鳥,遠思更紛紛。況是街西夜,偏當雨里聞。應投最高樹,似隔數重雲。此處誰能聽,遙知獨有君。
京中開講已多時,曾作壇頭證戒師。歸到雙溪橋北寺,鄉僧爭就學威儀。
雲島茫茫天畔微,向東萬里一帆飛。久為侍子承恩重,今佐使臣銜命歸。通海便應將國信,到家猶自著朝衣。從前此去人無數,光彩如君定是稀。
早入公門到夜歸,不因寒食少閒時。顛狂繞樹猿離鎖,踴躍緣岡馬斷羈。酒污衣裳從客笑,醉饒言語覓花知。老來自喜常無事,仰面西園得詠詩。
多病逢迎少,閒居又一年。藥看辰日合,茶過卯時煎。草長晴來地,蟲飛晚後天。此時幽夢遠,不覺到山邊。
才多不肯浪容身,老大詩章轉更新。選得天台山下住,一家全作學仙人。
早得聲名年尚少,尋常志氣出風塵。文場繼續成三代,家族輝華在一身。幼子見生才滿月,選書知寫未呈人。送君帳下衣裳白,數尺墳頭柏樹新。
日暮遠歸處,雲間仙觀鍾。唯持青玉牒,獨立碧雞峰。陰澗長收乳,寒泉舊養龍。幾時因賣藥,得向海邊逢。
靈藤為拄杖,白淨色如銀。得自高僧手,將扶病客身。春遊不騎馬,夜會亦呈人。持此歸山去,深宜戴角巾。
黃綬在腰下,知君非旅行。將書報舊里,留褐與諸生。贈別盡沽酒,惜歡多出城。春風濟水上,候吏聽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