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約767年—約830年),唐朝詩人。字文昌,漢族,原籍吳郡(今江蘇蘇州),後遷居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南園新覆雪,上宰曉來看。誰共登春榭,唯聞有地官。色連山遠靜,氣與竹偏寒。高韻更相應,寧同歌吹歡。
盛德雄名遠近知,功高先乞守藩維。銜恩暫遣分龍節,署敕還同在鳳池。天子親臨樓上送,朝官齊出道傍辭。明年塞北清蕃落,應建生祠請立碑。
山東一十餘年別,今日相逢在上都。說盡向來無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鬚。
少年從出獵長楊,禁中新拜羽林郎。獨到輦前射雙虎,君王手賜黃金鐺。日日鬥雞都市裡,贏得寶刀重刻字。百里報仇夜出城,平明還在倡樓醉。遙聞虜到平陵下,不待詔書行上馬。斬得名王獻桂宮,封侯起第一日中。不為六郡良家子,百戰始取邊城功。
誰主東諸侯,元臣隴西公。旌節居汴水,四方皆承風。在朝四十年,天下誦其功。相我明天子,政成如太宗。東方有艱難,公乃出臨戎。腳踏車入危城,慈惠安群凶。公謂其黨言,汝材甚驍雄。為我帳下士,出入衛我躬。汝息為我子,汝親我為翁。眾皆相顧泣,無不和且恭。其父教子義,其妻勉夫忠。不自以為資,奉上但顒顒。公衣無文采,公食少肥濃。所憂在萬人,人實我寧空。輕刑寬其政,薄賦弛租庸。四郡三十城,不知歲飢凶。天子臨朝喜,元老留在東。今聞揚盛德,就安我大邦。百辟賀明主,皇風恩賜重。朝廷有大事,就決其所從。海內既無虞,君臣方肅雍。端居任僚屬,宴語常從容。翩翩者蒼烏,來巢於林叢。甘瓜生場圃,一蒂實連中。田有嘉穀隴,異畝穗亦同。賢人佐聖人,德與神明通。感應我淳化,生瑞我地中。昔者此州人,但矜馬與弓。今公施德禮,自然威武崇。公其共百年,受祿將無窮。
黑紗方帽君邊得,稱對山前坐竹床。唯恐被人偷剪樣,不曾閒戴出書堂。
春潭足芳樹,水清不如素。幽人愛華景,一一空山暮。月出潭氣白,游魚暗沖石。夜深春思多,酒醒山寂寂。
三年患眼今年校,免與風光便隔生。昨日韓家後園裡,看花猶似未分明。
請君膝上琴,彈我白頭吟。憶昔君前嬌笑語,兩情宛轉如縈素。宮中為我起高樓,更開華池種芳樹。春天百草秋始衰,棄我不待白頭時。羅襦玉珥色未暗,今朝已道不相宜。揚州青銅作明鏡,暗中持照不見影。人心回互自無窮,眼前好惡那能定。君恩已去若再返,菖蒲花生月長滿。
黃門詔下促收捕,京兆君系御史府。出門無復部曲隨,親戚相逢不容語。辭成謫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須臾留。身著青衫騎惡馬,東門之東無送者。郵夫防吏急喧驅,往往驚墮馬蹄下。長安里中荒大宅,朱門已除十二戟。高堂舞榭鎖管弦,美人遙望西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