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渡原文注釋譯文,芳草渡賞析作者陳允平簡介

芳草渡

[作者] 陳允平   [朝代] 宋代

芳草渡。漸迤邐分飛,鴛儔鳳侶。灑一枝香淚,梨花寂寞春雨。惜別情思苦。匆匆深盟訴。翠浪遠,六幅蒲帆,縹緲東去。

還顧。夕陽冉冉,恨逐潮回南浦路。漫空念、歸來燕子,雙棲舊庭戶。市橋細柳,尚不減、少年張緒。漸瘦損,懶照秦鸞對舞。

《芳草渡》賞析

此詞以女子的口氣,採用敘事的手法,委婉曲折地寫出年輕的妻子與夫君分別時難捨難分,愁腸欲斷的情景。全詞不事雕琢,清麗自然,樸實無華,使人耳目一新。
上片起首兩句省去了夫妻分別的詳細經過和具體情狀,富有典型性地抓住“征轡”將行那轉眼即逝的一剎那,揮灑自己的筆墨:年輕的妻子對丈夫苦苦挽留,頻頻勸飲。——用留馬和送杯來表現。詞人突出一“留”、“一送”兩個動作,簡明扼要,語淺意深。
以下三句,詞人突出了妻子一“留”一“送”、一“淚下”、一“撚”、一問五個動作,細膩熨貼,委婉曲折地表現年輕妻子悲痛欲絕的心理活動。先是“淚下”,未語而先淚,淚並且如斷線珍珠簌簌而落,當可知她內心的痛苦。“淚下”之前冠以“羞”,說明此情此景,這位少婦未曾慣經,正示其為新婚,新別。下面接以“撚青梅”,“撚”用手指搓轉,這是下意識的動作。欲言則羞,欲不言則心中有無數話兒要傾吐,所以左右為難,低首撚梅。典出李白《長干行》其中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清梅”的詩句,故成語“青梅竹馬”多用來指青年男女幼時天真無邪的交往。這裡詞人借用“青梅”二字來暗示這對年輕夫婦由兩小無猜而結為良緣。離別的痛苦終於戰勝了新婚的羞澀。故最後再接以“問”,“問”之前又限以“低聲”,“問”之後又續以“幾時回”,未發而盼早歸,明知一去千里,歸期難準,而問以“幾時回”,可以說已經寫盡了女了痴情。
狀難寫之境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秦箏”句以下,全為妻子最後的送行之語。
“秦箏”,弦樂器的一種,傳為秦卜蒙恬所造。“雁”即雁柱,為箏上支弦之物;古箏的弦柱斜列有如飛雁斜行,故稱。柱可以左右移動以調節音高。“促”迫也,近也,柱移近則弦急。後漢侯瑾《箏賦》有“急弦促柱”之句。因此“雁促”也就是柱促,即弦急,弦急則音高。這兩句意思謂和你分別以後,今夜還有什么心思彈箏呢?
過片以下仍是女子對丈夫的囑咐。本來,離別千里之遙運,兩地音信之隔絕,這感覺是去留雙方彼此同之的,這裡卻用一個“君”字領起,就有設身處地代他說了出來的意味。“蓬菜”,傳說中仙人海上所居之處,此借指丈夫去處之遙遠;不止於遠,而且音信難通,這樣就會因想念妻子而相思成病。她不要求丈夫寄信寄物,而要求他把相思成病時是怎么樣的一種情懷,以及種種煩惱,尋個方便寄送給她。這裡面含義頗豐:一要他把滿腔愁苦,百般煩惱,盡情向她傾吐出來,以減輕心裡的鬱悶;二要他把那些精神負擔送給她,讓她來代替承受。三要他把這種相思成病的情懷和煩惱也送給她,她情願自己承受雙重的精神重壓,而不讓丈夫再有負擔。這種痴情的要求,是不合常理的,然而詞人卻以此把妻子對丈夫的愛惜表現得淋漓盡致。

《芳草渡》作者陳允平簡介

陳允平

陳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號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縣(今浙江寧波市鄞縣)人。生卒年俱不確定,前人認為“把陳允平的生年定在寧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間(1215-1220)比較合理”,“卒年疑在元貞前後,與周密卒年相去不遠”,暫依之。少從楊簡學,德祐時授沿海制置司參議官。有詩集《西麓詩稿》,存詩86首,《全宋詩》另從《永樂大典》輯3首,從《詩淵》輯50首,總計139首。有詞集《日湖漁唱》和《西麓繼周集》,各存詞86首和123首,還有5首有調名而無詞,《全宋詞》無另輯者,總計20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