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1613-1682年),漢族。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他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顧炎武從二十七起開始編纂兩部巨著,《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肇域志》。這首詩是顧炎武在36歲時根據《山海經》關於精衛鳥的故事寫成的。相傳,精衛鳥是炎帝的女兒,被大海吞噬了生命。她的靈魂變成了一隻精衛鳥,鍥而不捨不知疲倦地從高山採集石子和樹枝銜在嘴裡丟向東海。顧炎武把自己比喻為精衛鳥,決心以精衛鳥填海的精神,實現自己抗清復明和編寫巨著的大業。《精衛》詩表達了詩人堅持氣節,不向清王朝屈服的決心。在歷經三十年後,巨著終於完成。顧炎武為了探索經國濟民之道,跋山涉水,調查研究,作了大量筆錄,孜孜以求,直到“死而後已”。在詩作中,既表露了詩人決意復明的決心,同時也滲透了區區一人的身單勢孤,當然,也有對那些為了一記利益“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的不滿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