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秋思原文注釋譯文,漁家傲·秋思賞析作者范仲淹簡介

漁家傲·秋思

[作者] 范仲淹   [朝代] 宋代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標籤: 思鄉 愛國 秋天 邊塞 宋詞三百首 國中古詩 情感 季節 場景 其他

《漁家傲·秋思》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將軍頭髮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漁家傲·秋思》註釋

(1)漁家傲:詞牌名,雙調六十二字,仄韻,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
(2)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邊界要塞之地,這裡指西北邊疆。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3)衡陽雁去:“雁去衡陽”的倒語,指大雁離開這裡飛往衡陽。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的衡陽為止。
(4)邊聲:指各種帶有邊境特色的聲響,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5)角: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
(6)千嶂:像屏障一般的群山。
(7)長煙:荒漠上的煙。
(8)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刻石記功。據《後漢書·竇憲傳》記載,漢和帝永元元年(89),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餘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9)羌(qiāng)管: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漁家傲·秋思》相關內容

創作背景作者:佚名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曆三年(1043年)間,范仲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據史載,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並招...

《漁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簡介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范文正公”。仁宗時,擔任右司諫。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亂中,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協助夏竦平定叛亂。慶曆三年(1043年)富弼、韓琦等人參與“慶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等十項改革建議。歷時僅一年。後因為遭反對,被貶為地方官,輾轉於鄧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間,設立義莊,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於徐州,諡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