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涼州詞》與其說它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莫不如說更具有史料價值。從中“沙州”、“涼州”等地名可以推斷,反映的是中唐河湟(今青海)一帶的戰事。此地本是吐谷渾領地,後來因鬧內鬨,國王被部下殺死,唐朝一度降服了那裡的軍隊。但兇悍的吐蕃不斷侵擾,經過多年的戰爭,便把這片土地爭奪過去。公元851年一天的夜裡,沙州的節度使(又稱都護)張義潮乘吐蕃的內亂,率領當地的蕃兵(為唐朝守邊的少數民族士兵)一舉奪取了涼州,收回了被吐蕃占領的屬地,這便是詩中頭兩句:“昨夜蕃兵報國讎,沙州都護破涼州。”第三句的“黃河九曲今歸漢”,頗有自豪的味道,流過九十九道彎的、綿延數千里的黃河終於又回到唐朝(唐代詩人多以“漢”代“唐”),可是第四句便轉出了悲涼:“塞外縱橫戰血流!”戰亂並沒有因這次軍事上的勝利而終止,人民依然在流血。這句是指吐蕃內部的紛爭,論恐熱發動叛亂長達二十餘年,據《通鑑》所載:“所過殘滅,屍相枕籍”,“殺其壯丁……焚其室廬,五千裡間,赤地殆盡。”由此看來,詩人為祖國軍隊收復失地而產生的喜悅之情,又為吐蕃人民深受內亂之苦而沖淡。這悲喜情感的起伏,使這首小詩的主題從愛國主義的層次上升到人道主義的領域。詩人是愛國的,但他更呼籲把和平和安寧還給各族人民!這首詩,是反映張義潮收復涼州、吐蕃內亂史實的唯一的一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