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原文注釋譯文,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賞析作者吳文英簡介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

[作者] 吳文英   [朝代] 宋代

閣雪雲低,卷沙風急,驚雁失序。戶掩寒宵,屏閒冷夢,燈颭唇似語。堪憐窗景,都閒刺繡,但續舊愁一縷。鄰歌散,羅襟印粉,袖濕茜桃紅露。

西湖舊日,留連清夜,愛酒幾將花誤。遺襪塵銷,題裙墨黯,天遠吹笙路。吳台直下,緗梅無限,未放野橋香度。重謀醉,揉香弄影,水清淺處。


標籤: 冬天 季節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註釋

⑴永遇樂:詞牌名。此調有平仄兩體。仄韻始自 ,見於《樂章集》,入“歇指調”。平韻始見於陳允平《日湖漁唱》,自註:“舊上聲韻,今移入平聲。”此為仄韻,雙調,一百零四字,前後片各十一句四仄韻。
⑵時齋:即沈義父。次韻:即和韻。
⑶似語:一作“語似”。
⑷梅:一作“悔”。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賞析

此詞應與《江南好·行錦歸來》詞作於同時,即1242年(淳祐二年)、1243年(淳祐三年)間。是時夢窗尚在蘇州。
“閣雪”三句,未探梅先言天氣。“閣”,擱也,引申為停止。此言室外紛紛揚揚的雪花雖然已經停住,但是凍雲層層卻壓得使人幾乎喘不過氣來。地面上風吹塵沙呼呼作響,致使空中的雁群也因為這風急雲低而顯得驚慌失措,從而打亂了它們飛行的次序。三句將寒冬臘月的天氣景物描述得細緻入微。“戶掩”三句。“颭”,風吹顫動狀。此言詞人緊閉了門窗用以躲避寒夜勁風的肆虐。他在屏風內的床上無聊地閒躺著,甚至連睡夢中也感到了冷清與孤寂。醒後只見燈火在寒夜中閃爍、搖曳,它似乎也在啟唇低聲地訴說:“這裡多么冷清啊!”“堪憐”三句,寫室中的伊人。此言窗外的景色可餐,使伊人忍不住停下手中的刺繡前去觀賞外面的雪景。但是面對著這似畫般的雪景,她不覺又想起往常是雙雙賞雪,如今卻只剩下她孤單一人,這不禁使人興愁。“鄰歌散”兩句承上,道出愁的原因。“蒨”,即茜字,指紅色。原來她是不放心詞人外出歡宴。在宴會中,郎君將會與其他女子打情罵俏,回來後恐怕還能從郎君的衣襟上發現女人敷面用的白粉,在袖子上或許也會顯露著腥紅色的胭脂印痕。舊時女子盼郎用情專一的心態,由此可見一斑。上片未探梅,先敘天氣及室中人的心態。
“西湖”三句。此言詞人回憶起當年曾在西湖中歡宴夜遊,為貪杯中之物而留連忘返,幾乎將伊人的徹夜等候自己歸去的諄諄囑咐也忘得一乾二淨,害得她白白地守了一夜空房。這裡的“花”字,仍指詞人的愛人,所謂“名花有主”也。三句既是承上啟下,也表露出詞人的一片歉意。“遺襪”三句,是對伊人的追憶。“遺襪”句,用李煜《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等句的意境;“題裙”句,用王獻之書羊欣白練裙典故。三句追憶兩人舊日相愛事跡。詞人說:“想當年伊人偷偷地跑出來與我相會的地方,如今恐怕再也難以尋覓遺蹟了;而過去兩人互相唱和的愛情詞,現在也是變得墨跡灰黯。更何況我如今還遠在天涯,無法再回到兩人歡娛過的‘吹笙路’上,作舊地重遊而寄興了。”“吳台”五句,切入正題“探梅”。“吳台”,指吳公台。台在江都(揚州)縣西北。南朝宋沈慶之攻竟陵王所築弩台。後陳大將吳明徹增築之,號吳公台。這裡系泛指賞梅之處。“緗”,帛淺黃色也,這裡喻梅花之色。詞人說:“‘吳台’的周圍一片淡黃色的梅花盛開得簇擁而繽紛,這裡算得上是個探梅訪幽的好去處啊!但是我卻認為,不如去荒郊中無名小橋邊尋覓到數枝梅樹,聞著那陣陣花香襲人顯得可愛得多。如果在‘野橋’邊見到梅樹,我就會面對著那種‘疏影橫斜’、‘暗色浮動’、碧水清淺的絕妙景色,不覺高興得會捧起酒杯痛飲起來,以求得一醉方休。”下片是繼上片向愛人致歉後,才歸到正題“探梅”,詞人不愧是一個多情種子。

《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作者吳文英簡介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宋史》無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