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運算元·秋晚集杜句吊賈傅原文注釋譯文,卜運算元·秋晚集杜句吊賈傅賞析作者楊冠卿簡介

卜運算元·秋晚集杜句吊賈傅

[作者] 楊冠卿   [朝代] 宋代

蒼生喘未蘇,買筆論孤憤,文採風流今尚存,毫髮無遺恨。

悽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


標籤: 憑弔 目的

《卜運算元·秋晚集杜句吊賈傅》賞析

賞析一

集句,謂集古人之成語以為。晉人傅鹹嘗集《詩經》句以成篇,名《毛詩》,為集句詩之始王安石晚年居金陵,閒來無事,喜為集句,有多達百韻者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四《藝文》一)大為推崇,說“語意對偶,往往親切過於本詩。”這種特定類型的詩,愈到後來愈趨向於文字遊戲,佳作寥寥。套用袁枚“改詩難於作詩”的話,不妨說“集句難於改詩”李漁將詞曲結構比作工程師之建宅,“先籌建廳,何處開戶,棟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瞭然,始可揮斤運斧”(《閒情偶記·詞曲部》)。現在是“揮斤運斧”去斫人家的“七寶樓台”,偶一不慎,那就真是“碎拆下來,不成片段”了。拆固不易,拼接猶難。故賀黃公(裳)云:“生平不喜集句詩,以佳則僅一斑斕衣,不佳且百補破衲也。至詞則尤難神合”(鄒祇謨《遠志齋詞衷》)。楊冠卿這首詞,大氣包舉,意脈貫通,渾然一體,蓋因其與賈誼有“神合”之處也杜甫的詩,“千匯萬狀,茹古涵今”(王彥輔語),向為喜集句者之淵藪文天祥集杜詩至二百首之多。本詞全用杜詩,按順序八句分別擷取於《行次昭陵》、《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敬贈陳諫議十韻》、《入喬口》、《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八)、《蜀相》、《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鉤連緊密,起承轉合,毫無斷層,有一氣呵成之妙。題曰《吊賈傅》。賈傅即西漢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賈誼。他十八歲即以文才著稱本郡,兩年後被漢文帝召為博士,一年之內被提升為中大夫。他在政治上力求改革,想使漢朝統一富強。那時一些重大政策法令的制訂、頒布,都經賈誼之手。文帝為了充分發揮他的才能,曾準備提拔他“任公卿之位”,但遭到元老重臣周勃、灌嬰和東陽侯張相如、御史大夫馮敬等人的反對,說他“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人尊稱賈傅。
詞開篇“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兩句,作者態度鮮明地表現出對賈誼為“蒼生喘未蘇”而多次上疏痛陳時弊的讚許。在最重要的一篇長文《陳政事疏》(一稱《治安策》,見《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中,他尖銳地駁斥了“天下已安已治”之說,指出:“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太息者六”。他認為當時的政治形勢是“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而處於“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的危急之中。並在著名的《過秦論》中暗示警告漢代統治者不要像秦二世那樣“繁刑嚴誅,吏治深刻,賞罰不當,則賦斂無度”,否則就會蹈秦朝的覆轍劉長卿說“賈誼上書憂漢室”,這種“正言竑議”的孤憤之言,無疑是可貴的。接二句贊賈誼的“文採風流”。他的散文據說有五十八篇(《漢書·藝文志》),現在能夠見到的除保留在《史記》、《漢書》中的十二篇奏疏外,還有十卷《新書》。《漢書·藝文志》載有辭賦七篇,流傳下來的五篇,以《吊屈原賦》、《鵩鳥賦》著稱。賈誼論文鋒芒四射,切中時弊,文筆雄放恣肆,揮灑自如,文采斐然。詞人認為於此也無一絲一毫的遺憾了。
上片從道德文章兩方面立言,下片應題目的“吊”字。“悽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這兩句似一語雙關,既指賈誼被貶時“近長沙”的悽惻,也含作者此刻的行蹤和內心感受。“秋將盡”的秋應“秋晚”,即作詞的時令。唐、宋的詩人們多承司馬遷的觀點惋惜他的遭遇(王安石班固的看法是例外),楊冠卿詞亦持此態度。“長使英雄淚滿襟”,為杜甫深切悼念“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八陣圖》);“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蜀相》)的諸葛亮功高蓋世的詩句,詞人引此把賈誼推崇到極至。而其功業未就含恨而死的原因就在於“天意高難問”。“天意”,上天的旨意。《漢書·禮樂志》“王者從天意以從事,故務德教而省刑罰。”後用以指帝王的旨意。比杜甫稍晚的王建《上裴舍人度》詩亦云:“天意皆從彩毫出,宸心盡向紫煙來”。早於楊冠卿的張元乾《賀新郎》曾引杜詩成詞句:“天意從來高難問”,指皇帝宋高宗。而這裡顯然是指漢文帝了。
全詞八句中只“悽惻近長沙”句與吊賈誼事有關,其上句為“賈生骨已朽”。楊冠卿一生不得意,用集杜句的辦法將賈誼的“孤憤”推崇備至,未嘗不有惺惺相惜之意吧。

賞析二

集句,是古詩詞中的一個特殊品種,其作法為截取前人詩文單句,拼集成篇。若按取材範圍的大小來分析,或雜糅經、史、子、集或單用其中一部;或廣收上下古今,或斷取某一朝代;或兼蓄百家群籍,或專采一人一書,—並無固定不變的要求,作者可以各取所需。只有一條:須使文意聯屬,如出一轍。
倘把作詩填詞比作蓋房子,一字一字地寫就好象是一磚一瓦地砌而成句成句地集用,則儼然是現代化建築施工 ,成套單元,整塊吊裝。如說來 ,仿佛是“自撰”難而“集句”易了?其實正相反。因為現代化建築中的成套單元,乃是按設計要求定做的,尺寸絲毫不差,無須費心考慮。而“集句”不啻是從不同規格的一幢幢樓房裡去拆“單元 ”,然後拼裝,當然費事得多。勉強拼裝成形,已屬不易,更求其渾然一體,並抒發作者感情,如之何不戛戛乎其難哉!因此,清代賀裳曾說過,集句,佳則僅一斑爛衣,不佳且百補破衲也(見清鄒祗謨《遠志齋詞衷》)。但是,氣盛才高,筆飽學富之士,以寫集句詩詞擅名的作家,歷代仍不乏其人。南宋的楊冠卿就是一個。他這首《卜運算元》大氣包舉,天衣無縫,稱得上集句詞中的上乘之作。
杜甫詩博大精深,千匯萬狀,向為集句者所樂於取資。本篇即全部采自杜詩。按順序八句分別擷取於《行次昭陵》、《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寄贈鄭諫議十韻》、《入喬口》、《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八、《蜀相》、《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等八篇。題曰“秋晚⋯⋯吊賈傅 ”。賈傅,即西漢負一代盛名之政論家、文學家賈誼。賈誼是洛陽人,他年少時便精通諸子百家之書,為漢文帝所賞識,二十餘歲就被召為博士,一年中越級升遷,官至太中大夫。文帝以其才華出眾一度曾有意任用他為公卿,但由於受到周勃、灌嬰等元老大臣排擠,文帝和他的關係漸次疏遠,終於將他遣往遠離政治中心的洞庭湖南,任長沙王太傅 。後改任梁懷王太傅。懷王騎馬失足摔死,他自傷失職,哭泣歲余,後與世長辭,年僅三十三歲。事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和《漢書》本傳。因其兩次擔任諸王的太傅,故後人尊稱“賈傅 ”。賈誼在赴任長沙途經湘水時,曾作賦憑弔屈原,並自抒官場失意的感嘆,辭情悽怨,很能引起後世有著類似遭際的文士們的共鳴。楊冠卿本人也一生坎坷,懷才不遇,始則碌碌為下僚,為九江(今安徽壽縣一帶)都統制司掾官,後來知廣州,又因事被罷免,僑寓臨安。因此,他“吊賈傅”,實際個人胸懷南宋朝政的不滿者,是屬借題發揮,借古傷今之作。
“蒼生喘未蘇,賈筆論孤憤 。”發端即見出詞人的鮮明的政治傾向。按《漢書》本傳載賈誼屢次上疏陳奏政事,指出當時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且尖銳地指出:“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 ,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飢,不可得也 。”當天下百姓在沉重的剝削下喘息而未能復甦之際,賈誼不為阿諛逢迎之辭以粉飾太平,而奮筆直陳民生艱苦,這種敢於正視社會現實的勇氣和精神是很可貴的,詞人賈誼的這種勇氣和精神放在第一位來加以推崇,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如賈誼一樣直陳民生。此是深一層內涵。
“文採風流今尚存 ,毫髮無遺恨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賈誼的政論 、文章之所以能夠留傳千古,除了卓越的政治見識和充沛的思想激情,還得力於文辭的美贍與風韻的高卓。故三、四兩句,即轉而盛讚其作品的藝術成就。按賈誼的名作有《吊屈原賦》、《鵩鳥賦》(以上見《史記·屈賈列傳》)《過秦論》(見史記·秦始皇本紀)、《陳政事疏》(又名《治安策》,見《漢書》本傳)。“今尚存當是謂此。連司馬遷、班固這樣的文豪對賈誼都十分崇拜,不惜當是將他的作品全文移錄入史傳,無怪詞人對其推崇有加,稱賈文字字得體沒有一絲一毫的遺憾了。
上闋四句二層 ,分從為官 、文章兩方面將“賈傅”寫足,無限仰慕之情,已溢於言表;下闋乃直入詞題,圍繞“吊”字組織辭句,進而抒發悼念斯人時不能自己的滿腔悲憤之情。
“悽惻近長沙,地僻秋將盡。”“秋將盡”照應題面“秋晚”二字,這是作詞時的真實節令。當此蕭瑟淒涼的暮秋,又步步靠近長沙—賈誼當年貶謫所去的僻遠之地,怎不使人悲從中來心懷感動 ,因是集句,我們無法證實詞人作此詞時正在赴長沙途中 ,(雖然如此但如果竟連這一點也絲絲入扣的話,那本篇亦堪稱“天衣無縫毫髮無遺恨”了。)但不管作是詞時,詞人身處何處,其心中必有與賈傅同“境”相憐之意。
“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 。”上文已點出心情“悽惻”矣,此處復以“淚滿襟”三字為之作具體的渲染,且藉“英雄二字,明示“悽惻”之人(亦即自己)也非凡夫俗子,見出惺惺惜惺惺,非失路之英雄不能如此傷悼英雄之失路 。又藉“長使”二字,更言對賈傅表如此同情者,歷代豪傑無不潸然。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今卻憑弔古人傷感如此,究竟為何呢 ?這就逼出了憤懣蒼涼的最後一句。
“天意高難問 ”很明顯辭是怨天 ,意實尤人。因為“天”亦可用作人間帝王的代名辭,如帝王之容顏稱“天容 ”、“天顏”;帝王之儀表稱“天儀”、“天表”;帝王之視聽稱“天視 ”、“天聽”;帝王之口諭稱“天語”、“天憲”。當然,帝王之心思也就是“天意”了。
賈誼的悲劇,乃至包括詞人自己在內的一班政治失意者的悲劇,悲就悲在最高統治者們好惡無常,不能真正信用憂國憂民、有真才實學的棟樑之士呵!全篇得此句作結,可謂“圖窮而匕首見”了。在“天王聖明兮臣罪當誅”之聲不絕於耳的專制時代,詞人能夠擲出怨懟的匕首,算得上鮮而有之了。
老杜之詩 ,“沉鬱頓挫。本篇集杜句,吊章法平直起伏不大,不足以當“頓挫 ”,但因一腔感情匯融其中“沉鬱”二字還是做到了的。
全詞八句中,僅“悽惻近長沙”一句與吊賈誼事有關,原作上句為“賈生骨已朽 ”。集句弔古,文中須見古人姓字,方為落實,但樣的成句最難尋覓。通常,見到這樣明標“賈生 ”這樣之句,當如獲至寶,決無輕易放過的道理 。然而詞人創作態度極其嚴格,他不願撿這個“便宜”,而破壞整體風骨,舍之弗取,卻另從老杜寄贈友人岳州司馬賈某的詩中拈出“賈筆論孤憤”句,妙合無垠,如此湊巧真當感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了總之,這首集句詞辭情俱佳,筆意兩至。集句本首許多局限,仿佛戴打拳戴著鐐,抬腿舉足,動輒受掣,但即使如此,作者仍能作這樣佳作。若非胸有一股浩氣,腹有萬卷詩書,手有千鈞筆力,是斷斷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