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慈恩寺題奘法師房原文注釋譯文,謁慈恩寺題奘法師房賞析作者李治簡介

謁慈恩寺題奘法師房

[作者] 李治   [朝代] 唐代

停軒觀福殿,游目眺皇畿。

法輪含日轉,花蓋接雲飛。

翠煙香綺閣,丹霞光寶衣。

幡虹遙合彩,定水迥分暉。

蕭然登十地,自得會三歸。

《謁慈恩寺題奘法師房》作者李治簡介

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中國唐朝第三任皇帝(649—683年在位),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為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於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年—683年),前六年號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與李勣(徐懋功)、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他們君臣都牢記太宗的遺訓遺囑,奉行不渝。訓令納諫、愛民,高宗即位時即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 並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訓令崇儉,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高宗君臣們蕭規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行,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擊敗西突厥的進攻),百姓阜安(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380萬戶),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去世。葬於乾陵。諡號: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