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大昌齡赴江寧原文注釋譯文,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賞析作者簡介

送王大昌齡赴江寧

對酒寂不語,悵然悲送君。
明時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澤國從一官,滄波幾千里。
群公滿天闕,獨去過淮水。
舊家富春渚,嘗憶臥江樓。
自聞君欲行,頻望南徐州。
窮巷獨閉門,寒燈靜深屋。
北風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時。
舟中饒孤興,湖上多新詩。
潛虬且深蟠,黃鵠舉未晚。
惜君青雲器,努力加餐飯。


標籤: 送別 友人 祝福 懷才不遇

《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賞析

為送別王昌齡而作,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仕途多舛給予同情,並勉勵友人再展鴻圖,青雲直上。
“對酒寂不語,悵然悲送君,明時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此四句寫為將赴貶所的王昌齡餞行,而悲涼憂鬱的氣氛籠罩著大家,使他們把盞對斟,欲說還休。君子臨治世,當有為於天下,而王昌齡卻難君臣遇合,被貶外官。詩人嘆息王昌齡徒有生花之詩筆和可乾青雲的文章,卻得不到朝廷重用,以展自己的經世才華。
“澤國從一官,滄波幾千里,群公滿天闕,獨去過淮水。”此四句寫王昌齡赴江寧任一微官,而路途遙遙,跋山涉水,又轉而嘆惋朝廷官員濟濟,獨君被“明主棄”,流落異地,寂寞孤獨。
“舊家富春渚,嘗憶臥江樓,自聞君欲行,頻望南徐州。”此四句寫由王昌齡將赴的江寧貶所,引起作者對往日居住地的追念,詩人對好友的殷切關懷與牽掛,也隨好友征帆一路追隨到江南水鄉那個有過少年時的歡樂與眼淚的地方。
“窮巷獨閉門,寒燈靜深屋,北風吹微雪,抱被肯同宿。”此四句寫窮巷獨居的詩人,熒熒一盞孤燈相伴,北風卷著雪花在屋外肆意飛舞,如此寒涼之景,作者想起將遠行的好友王昌齡,漫漫征程孑然獨往,好友的淒涼光景當比自己尤甚。情動之下,臨別之餘,詩人邀好友再抱被同宿,一敘寒暖。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時,舟中饒孤興,湖上多新詩。”此四句為詩人想像王昌齡南行至京口時,當是桃花爛漫的季節。雖然孤舟孑行,無人做伴,見此桃花紛紜、春意盎然之景也必當詩興大發,佳篇連成,精神煥發起來。
“潛虬且深蟠,黃鵲舉未晚,惜君青雲器,努力加餐飯。”此四句寫詩人讚賞王昌齡的高才大器,雖不得明君賞識,一時重用,亦當如葆真之潛龍,待舉之黃鵠,終有一日青雲直上,鴻圖再展。
詩人感嘆好友遠謫他鄉,孑然獨往,同情好友抱名器而蹀躞一時,不得重用,勸慰好友不必計較一時得失,當珍重自我,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轉機。全篇瀰漫著詩人對好友的真切掛念和殷殷祝福。舊居的追憶、陋屋的同宿、遠途的想像、春光中的詩興,詩人設身處地地與好友同悲歡,真摯的友誼不言而喻。語言樸素自然卻感情豐沛,思緒萬千。

《送王大昌齡赴江寧》作者簡介

岑參(cén shēn)(約715年—770年),漢族,南陽新野(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10歲左右父親去世,家境日趨困頓。他從兄屬學,九歲屬文。十五歲山居嵩穎,刻苦學習,遍讀經史,奠定學業基礎。20歲至長安(今陝西西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今河南洛陽),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敘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李白、杜甫、高適等同游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於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由於“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後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後,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歲。岑參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像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現存詩403首,七十多首邊塞詩,另有《感舊賦》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銘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