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 玄都觀桃花原文注釋譯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 玄都觀桃花賞析作者劉禹錫簡介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 玄都觀桃花

[作者] 劉禹錫   [朝代] 唐代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標籤: 諷刺 目的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 玄都觀桃花》註釋

⑴元和:唐憲宗年號,公元806~820年。十年:《全唐》作“十一年”,是傳寫之誤。
⑵紫陌:指京城長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間小路,這裡借用為道路之意。紅塵:塵埃,人馬往來揚起的塵土。拂面:迎面、撲面。
⑶玄都觀:道教廟宇名,在長安城南崇業坊(今西安市南門外)。桃千樹:極言桃樹之多。
⑷劉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別”。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 玄都觀桃花》賞析

劉禹此在《全唐詩》題作《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此詩通過人們在長安一座道士廟──玄都觀中看花這樣一件生活瑣事,諷刺了當時的朝廷新貴。由於這首詩刺痛了當權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為遠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環境卻無改善。
這首詩表面上是描寫人們去玄都觀看桃花的情景,骨子裡卻是諷刺當時權貴的。從表面上看,前兩句是寫看花的盛況,人物眾多,來往繁忙,而為了要突出這些現象,就先從描繪京城的道路著筆。一路上草木蔥蘢,塵土飛揚,襯托出了大道上人馬喧闐、川流不息的盛況。寫看花,又不寫去而只寫回,並以“無人不道”四字來形容人們看花以後歸途中的滿足心情和愉快神態,則桃花之繁榮美好,不用直接贊以一詞了。
它不寫花本身之動人,而只寫看花的人為花所動,真是又巧妙又簡練。後兩句由物及人,關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觀里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眾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長安的時候,根本還沒有。去國十年,後栽的桃樹都長大了,並且開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詩骨子裡面的,即其所寄託的意思來看,則千樹桃花,也就是十年以來由於投機取巧而在政治上愈來愈得意的新貴,而看花的人,則是那些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他們為了富貴利祿,奔走權門,就如同在紫陌紅塵之中,趕著熱鬧去看桃花一樣。
結句指出: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貴們,也不過是自己被排擠出外以後被提拔起來的罷了。他這種輕蔑和諷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敵感到非常難受。所以此詩一出,作者及其戰友們便立即受到打擊報復了。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 玄都觀桃花》相關內容

創作背景作者:佚名  據《舊唐書·劉禹錫傳》,永貞元年(805年),即貞元二十一年,劉禹錫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後,貶離長安作連州刺史,半途又貶為朗州司馬。到了元...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 玄都觀桃花》作者劉禹錫簡介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 ,晚年自號廬山人,漢族,中國唐朝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劉勝,又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近人卞孝萱則提出劉禹錫是匈奴族後裔,出生於嘉興的新說,據鄧聲斌先生考證其父劉緒遭遇安史之亂,舉族東遷定居彭城。劉禹錫為貞元九年(793)進士。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劉禹錫的最後一任是太子賓客,故後世題他的詩文集為《劉賓客集》。白居易贊其“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故劉禹錫又有有中唐“詩豪”之稱,是中唐傑出的政治家、哲學家、詩人和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