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柳(四首選—)原文注釋譯文,秋柳(四首選—)賞析作者王士禎簡介

秋柳(四首選—)

[作者] 王士禎   [朝代] 清代

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煙痕。

愁生陌上黃聰曲,夢遠江南烏夜村。

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哀怨總難論。

《秋柳(四首選—)》賞析

寫秋柳的搖落憔悴,從而感嘆良辰易逝,美景難留.全詩辭藻妍麗,造句修整,用曲精工,意韻含蓄,風神高華,境界優美,詠物與寓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著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更叫人嘆絕的,是全詩句句寫柳,卻通篇不見一個“柳”字,表現出詩人深厚的藝術功底.因此為一時絕唱.白下門,指今江蘇南京.那是六朝的首都.後來雖還是有名的城市之一,但比起其長期作為首都的六朝時代來,當然可說是沒落了.所以,在古代的詩詞中,經常被用來作為抒發今昔盛衰之感的對象.例如,李白的《金陵》;“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亡國生春草,王宮沒古丘.空餘後戶月,波上對瀛洲.”就是把昔日的繁華和今日的衰落相對照,以表現詩人的悲感.而在王士禛的時代,南京又經過了一番劇變.原來,在李自成起義軍攻陷北京,明朝的宗室朱由崧即皇帝位於南京;但到第二年南京就被清兵占領,並遭到嚴重破壞.所以,詩的開頭二句暗示;昔日富麗無比,不久之前又成為政治,經濟中心,冠蓋雲集的南京,轉瞬之間,只剩下了西風殘照,一片荒涼.這是無比地令人銷魂,斷腸,換言之,此詩從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了巨大的幻滅感中.下面兩句,又運用典故,把昔日的充滿生命力的景象“楊柳垂地燕差池”(此為沈約《陽春曲》中語,也即“他日差池春燕影”句之所本)與此時的憔悴、遲暮相對照,以進一步強化幻滅感.但是,秋天之後又是春天,可是,這樣的憔悴,遲暮還是不會轉為興旺.黃驄是唐太宗的愛馬;此馬死後,太宗命樂人作黃驄疊曲,以示悲悼.烏夜村是晉代何準隱居之地,其女兒即誕生於此,後來成為晉穆帝的皇后.對這位皇后來說,這個普通的農村乃是其後日的榮華富貴的發祥之地.詩人在此加上“夢遠”二字,則意為著這樣的榮華富貴之夢已永遠不可重視,正如死去的駿馬黃驄已永遠不可復生一樣.所以,詩人所感到的,並用來傳給讀者的,乃是徹底的,不存在的任何希望的幻滅,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幻滅.於是,剩下來的唯一的路就只能是逃避;“莫聽臨風三弄笛”.也就是說,不要再聽那悲衰的音樂,想那些悲哀的事情了.然而,“玉關哀怨總難論”.幻滅的哀愁是深深潛藏在心底,又逃避不了,逃避本身也不得不歸於幻滅,而詩人與讀者也就是只能永遠沉浸於幻滅的悲哀之中.下面的三首,所表現的都是同樣的感情.

《秋柳(四首選—)》作者王士禎簡介

王士禎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並稱。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後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餘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於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然辨駁議論多錯愕、失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