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塔原文注釋譯文,報恩塔賞析作者張岱簡介

報恩塔

[作者] 張岱

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則報恩塔是也。報恩塔成於永樂初年,非成祖開國之精神、開國之物力、開國之功令,其膽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剛佛像千百億金身。一金身,琉璃磚十數塊湊砌成之,其衣折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鬚眉不爽忽,斗筍合縫,信屬鬼工。

聞燒成時,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編號識之。今塔上損磚一塊,以字號報工部,發一磚補之,如生成焉。夜必燈,歲費油若干斛。天日高霽,霏霏靄靄,搖搖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菸燎繞,半日方散。永樂時,海外夷蠻重譯至者百有餘國,見報恩塔必頂禮讚嘆而去,謂四大部洲所無也。

《報恩塔》譯文

中國的古董永樂年間的陶瓷器,是報恩塔。這座塔建於永樂年初,沒有明成祖開國時的人力物力,開國的功勳號令,和足以吞下比塔的膽識智慧是不足以建成它的。塔中上下有金剛佛的金身千百個,每一個金身都是有數十塊琉璃磚砌成的,衣服上的皺褶不差半分,面目不差分毫,鬚髮眉毛飄忽,隼頭和桙眼十分合適,簡直像是用鬼神之力建造的。
聽說燒製成功時有三座,其中一座成功,另外兩座埋了起來,用編號標記它們。如今塔上有一塊磚損毀,就立刻報告工部,重新製作一塊磚補上,就像塔自動生長出來的一樣.每夜必定會在塔忠點上燈,一年能消耗若干斛油。天氣清朗,雲霧繚繞,飄飄然然,有奇怪的光影在塔頂出現,像是被香火環繞,整整半日才散去。永樂年間,有蠻夷之國數百個,皆是語言不通。但他們一旦看到報恩塔,必定回國大力稱讚,說這是四洲之內絕無僅有的。

《報恩塔》註釋

1.報恩塔:在南京中華門外報恩寺內,始建於三國,明成祖永樂十年重建,後毀於戰火。
2.窯器:陶瓷器具。
3.斗榫(sǔn)合縫:形容榫頭和卯眼非常適合,不露縫隙。
4.識:標記。 
5.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築的衙門。
6.重譯:言語不通需輾轉翻譯。

《報恩塔》作者張岱簡介

張岱

張岱(1597年—167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還是一位精於茶藝鑑賞的行家。是公認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學家之一,其最擅散文。他的散文語言清新活潑,形象生動,廣覽簡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夜航船》《琅嬛文集》《快園道古》等絕代文學名著。另有史學名著《石匱書》亦為其代表作,時人李長祥以為“當今史學,無逾陶庵”。

張岱的其它作品